太初七年十一月初旬。
天下間終于陷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
趙長青率領諸位將士回京,包括陳、蕭二人。
為以防萬一,他將大軍全部留在了晉國疆域,只帶了一萬將士回京歸朝。
不管怎么樣,在晉國接二連三發生的大戰,已經讓大魏損失了六郡,合一州之地。
這損失不可謂不大。
但是好在,曾經楚國的疆域,現在已經徹底屬于了大魏。
維持了兩年的大戰,已經讓魏國成了這方土地上最為龐大的國家了,幅員遼闊當世第一。
總得來講,魏國在此戰中賺足了利益。
魏國洛陽城里的百姓今日得知皇帝將要班師回朝,他們一個個的都很激動。
因為正是今時今日的皇帝陛下,讓魏國子民這四個字,成了全天下的通行令牌,以一國敵六國,還獲得這么多的利益,自有史以來,也就秦始皇達到這種程度了吧?
他們這些魏國的老百姓們,發自內心的前往京城外的官道上歡迎皇帝陛下。
出乎意料的是,洛陽城中的官員將士們,并沒有阻止百姓的這次自發行為。
擱在以往,是要阻止的。
畢竟,他們都怕老百姓的隊伍中會隱藏著什么殺手之類的人。
這也是趙長青授意的一件事情,普天之下,除了那個神秘勢力中的高手,誰還能在這個時候將他刺殺?
換句話說,除非是天人境界的高手,否則刺殺趙長青比登天還難。
百姓站在官道兩旁,有官兵維持現場秩序,倒是沒有發生什么亂子。
只是趙長青的龍輦在官道上停留了片刻。
他在看這些熱愛自己的子民。
有時候他真的不懂,自己已經在朝政上盡可能的昏庸了,為什么這些老百姓們,還是如此的擁護自己呢?
他想不通。
其實是因為,他將魏國百姓們的民族尊嚴提升上去了。
和他一起坐在龍輦里的,是諸葛亮。
趙長青看著龍輦外歡呼的百姓們,和諸葛亮說了一句話,道:“你看這些樸實的百姓們,嘴臉是不是比朝堂上一些大臣的嘴臉要好看多了?”
趙長青平日里見的都是一些阿諛奉承的面孔,看到百姓們如此真實而又發自內心的一面,頓時感到唏噓不已,有感而發而已。
但是在諸葛亮心里,事情就沒這么簡單了。
他抿了抿嘴,說道:“陛下仁義愛國,百姓愛戴實屬正常。朝中大臣大多畏懼陛下龍威,也實屬正常。”
趙長青‘哼’了一聲,不再言語。
這次晉國之戰,諸葛亮當屬頭功。
定計救陳、蕭二人這段事情,也必將成為一段佳話,在魏國的土地上代代相傳下去。
回到京城皇宮后,趙長青在承德殿召集文武百官。
他沒去休息,如此召集群臣,是有事要說。
文武百官只聽皇帝陛下說道:“朕打算在京城里建造兩所宮殿,取名為‘文英殿’與‘武魂殿’,只要是為國捐軀的大臣們,都可以入享兩殿,供后世人世世代代上香敬拜。”
文武百官們對這條旨令沒有反對。
兩殿該建,讓為國捐軀的忠魂有個棲身之所,理應如此。
趙長青見群臣們沒有疑慮,便是繼續說道:“這文英殿,第一牌位供奉李子淵,至于武魂殿,第一牌位供奉曹老國公,各位可有意見?”
此言一出,群臣們頓時議論紛紛。
各有各的說辭。
聽陛下這意思,是要按照去世的時間順序供奉在兩殿。
武魂殿曹老國公,大家都沒什么爭議。
畢竟曹老國公他老人家在死前還定計大破楚軍,為后來的占領晉國,平滅楚國做足了鋪墊,供在第一位牌位,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