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文英殿第一牌位供奉李子淵,就讓人感覺值得議論了。
兩殿自今朝建立,按照陛下的意思來講,也是需要今朝的文臣武將在死后才能配享兩殿,享受大魏香火,但是這李子淵…
作為一代名相,李子淵確實有青史留名的資本。
但不過就是功在當代罷了,豈可換到現在占據文英殿第一牌位?
這有些說不過去了。
但是一時之間,趙長青也想不出什么合適的人選,能夠配享文英殿第一牌位。
大家爭執過來爭執過去,也沒討論出來一個最終人選。
還是趙長青拍板決定,就將‘李子淵’供奉在文英殿。
這也是為什么李子淵能被后世之人封神的最大一個原因。
能和曹老國公齊名的存在,肯定也是一位大佬。
不得不說,李子淵治國的能力略輸諸葛亮一籌,但是誰讓他死得早呢?
事情就這么定了。
除了兩殿之外,趙長青還說了一件事,道:“朕在晉國一戰時,得益于一位老將軍所助,擊退了涼軍,但是老將軍卻為國捐軀了。在老將軍生前,朕曾答應過他,要給他一個謚號,此人名為戚定遠,最早乃是蕭逾明大將軍麾下的前將軍,各位集思廣益,看一下,到底要給老將軍什么樣的一個謚號合適。”
趙長青語音剛落,便有史官站出來述說著老將軍的生平。
十二歲參軍,同年殺敵,次年攢敵將頭顱…
從最基層做起,一步步做到了前將軍的位置。
可謂勞苦功高。
不過該給老將軍什么謚號,卻讓文武百官們犯了難。
聽陛下的意思是說,這謚號不能給的太低。
但是,區區一位前將軍,三品官,又沒獨自領導過大戰役的勝利,也不能給的太高,不然不符合禮制。
這可讓眾臣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趙長青也不急,有的是時間。
就連諸葛亮都在皺眉想著。
這讓趙長青有些疑惑,一個謚號而已,能有多難?
最終,還是諸葛亮開口說道:“陛下,不如就謚號為‘武’,您看如何?”
“武?”趙長青皺了皺眉頭,道:“單謚?”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一個武字,足矣詮釋太多了。”
眾所周知,魏國素來是以雙謚為貴,至于單謚,自魏國建國以來,就是沒有出現過。
單謚為‘武’,這合適嗎?
對于魏國的謚號禮制來講,會不會太隨意了?
諸葛亮見陛下有些猶豫,便是繼續出言說道:“上陣殺敵為武,盡忠報國為武,行軍作戰為武,沒有比武這個字更合適了。”
群臣一聽,覺得合適。
武,單謚,不高不低。
正合適啊!
武將最高謚號為忠武。
而單謚武字,也比較符合陛下的預期,反正給忠武肯定不合適,戚定遠還不夠格。
如此,在一番劇烈的討論下,趙長青聽從諸葛亮的建議,給戚定遠了‘武’字謚號。
后世人根據戚定遠的一生,還寫了一段傳說故事。
畢竟,從一個小兵做到將軍的位置,這符合大眾心理想聽的傳奇故事。
只不過越到后來,他越被神話了而已。
世稱戚武公、戚武爺。
配享武魂殿,受大魏香火敬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