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好文英殿與武魂殿目前應該祭祀的已故文臣武將之后,趙長青又向群臣簡單總結了一下晉國的戰事,并且將大家的功勞暫時放到一邊,等白起到了之后,在大封有功之臣。
既然是打著凱旋而歸的名頭,那么今晚這場慶功宴是少不了的。
在宴會當中,趙長青也比以前更加圓滑,向大家說起了官話,然后便獨自離去,留下群臣們一醉方休了。
賈詡沒有參加宴會,他在宣政殿里等著皇帝陛下呢。
待趙長青來到宣政殿,二話不說,直接向他詢問道:“知道朕今日為何讓你前來嗎?”
賈詡想了想,直言道:“敢問陛下,可是因為要分封有功之臣這個原因?”
趙長青點了點頭,道:“打了整整兩年,很多將領都是冒出了頭,比如白起,打了這場滅國之戰,其功績已經不輸陳、蕭二人,你說朕該如何賞賜這些有功之臣呢?”
賈詡略微思索一番,便是開口說道:“陛下,不封王爵,最多累功至公爵,而且并非世襲罔替,現如今的這些有功之臣,可絲毫不亞于昔日的開國功勛們啊。”
他有自己的擔憂,分封這么多的公爵,很容易就會對后世的發展產生影響。
趙長青也覺得很有道理,他莞爾一笑道:“朕今日找你,就是為了商議這件事情,朕心里有個打算,也不知妥不妥當。”
賈詡拱手說道:“陛下,微臣洗耳恭聽。”
趙長青點了點頭,道:“朕的這個打算也很簡單,那便是從今以后,非趙姓子孫,不得封王,若有外姓封王者,將視其為亂臣賊子,天下共擊之。”
賈詡聞聲一怔,他明白為什么陛下要來找自己了,無非就是想問問自己有關這條旨令是否可以推行,看樣子,陛下應該是心里早就有了打算,既然如此的話,那么便無需多言了。
本來魏國境內,幾乎就沒有什么異姓王。
然而,誰知趙長青還有后半句話,差點將賈詡噎個半死,只聽他道:“不光要如此,已經被封的國公們可以世襲罔替,但是不能這個世襲罔替法,一般富貴人家,嫡長子加上庶子不知道有多少,從今以后,不光嫡長子可以繼承公爵遺產,庶子同樣可以繼承。嫡長子繼承遺產降為侯爵,但是國公家庭的庶子繼承遺產,只能是伯爵,以此類推,你看如何?”
賈詡只聽了一遍,便是分析到了其中的利弊,進而大吃一驚,在心中喃喃道:“好毒的一條計謀!”
皇帝的意思他算是聽明白了。
國公死后,國公的嫡長子無法繼承公爵,只能繼承侯爵,但是他的其它兒子們不用當平民,可以繼承侯爵之下的一個伯爵,看似是國公家庭的勢力增加了,但是實則日子一久,傳承個幾代,所謂的國公之家,也就會漸漸沒落下去。
比如,國公嫡長子死后,其子繼承伯爵,那么其他子嗣就只能繼承子爵。
而國公庶子死后,其子繼承子爵,他的后代,就只能繼承男爵了。
這樣傳下去,不到三代,赫赫國公府就會徹底衰落,從朝廷的體系中跌倒出去。
除非期間有國公子嗣在立功勞,恢復國公之位方可。
這條計謀不能說不毒了。
把事做絕了,還能落下一片美名。
畢竟,人家皇帝雖然不讓你繼承國公之位了,但是你生多少孩子,皇帝就會給你所有的孩子一個爵位啊。
這樣一來,當朝國公們雖然會有怨言,他們的嫡長子雖然會有怨言,但是國公的其他兒子們會大力贊同此事啊!
一生白丁與一世爵位,怎么看都怎么值,不管怎么講,在小的爵位,也是吃公家飯,被皇帝養著啊!
倘若當朝國公不答應也好說,大不了會鬧得一個父子生隙、兄弟反目的結局。
賈詡本以為如此就足夠了,誰知道皇帝陛下還有話沒說完呢,他接著向賈詡說道:“自從建國以來,出現了不少本姓王,他們都是朕的親戚,一直以來,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管朝廷要錢,而且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們單個家族的勢力,已經愈發龐大了,現在還好,朝廷還能養得起這些人,但是以后呢?國勢有一天衰微了呢?”
這個問題,可算是觸及到賈詡的神經線了,令他不敢作答。
這該怎么回答?
都涉及到王爺了,算是皇帝的家事,一個外來的臣子,不管在怎么說話,恐怕都不好看吧?
萬一有幾句話說的不好聽或是惹惱了陛下,自己這條命也算是到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