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瞬間從地面升入到云端當中。
俗話是說‘有點兒飄’。
高力士連忙點頭謝恩,然后小聲向趙高說道:“兄長,這是怎么一回事?”
趙高看了看左右,道:“隨我來。”
顯而易見,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
陛下一定是在廠衛里安插了他自己的人。
不然的話,為什么會知道高力士這個小人物的存在,而且還知道自己和他的關系?
這其中,一定有什么貓膩。
今后不論說什么話,看來都得小心一些了。
高力士跟隨趙高來到一處無人的地界。
趙高才向他說道:“今日陛下召我進宮,說是想讓你做太監總管,這不是一件好事。”
高力士心里一咯噔,連忙道:“兄長的意思是?”
趙高道:“你可將我們的關系說給別人聽了?”
高力士搖了搖頭,道:“為了避嫌,小弟與兄長的關系,廠衛之中,沒有任何人知道。”
趙高聞聲皺了皺眉頭,道:“那就奇怪了,陛下居然知道你我二人的關系,而且點名讓你做太監總管,恐怕這件事情沒有這么簡單。”
細思恐極,高力士有些害怕了。
趙高道:“不管怎么樣,陛下口諭在先,這太監總管一職,你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在宮里當哥哥的不能時常照顧你,你要自己多留個心眼,宮里的誰都可以得罪,但是唯有那些后宮嬪妃和皇親國戚們,你要敬而遠之,否則有朝一日,你連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說完這句話,趙高便是帶著高力士進宮了。
一路上,二人都在揣摩圣意。
他們實在是不明白,陛下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陛下的用意,真的是越來越難揣摩了。
圣威難測啊!
淵深似海啊!
今后一定要更加為陛下努力賣命才行,以報答陛下恩德,否則,恐怕隨時會有大禍臨頭啊!
宣政殿中。
趙長青在處理政務。
近日以來的奏折,基本上都和楚國有關。
雖然說疆域已經劃分,但是都派誰去管理,卻成了目前的當務之急。
此刻,長林王、諸葛亮、五虎大將軍等,都在宣政殿中。
趙長青的眼神看向他們,最終停留在趙長林身上,猶豫了一番,說道:“楚國這么大一塊地盤,需要人才去管理,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更需要軍隊的駐扎,朕思慮再三,覺得這個人選,非九弟莫屬。
朕給你三十萬大軍,今后便常駐楚國,也就是現在的三州九道之地,你這三十萬大軍不屬于地方上的守備軍,朕再給你便宜行事之權,好好的將三州九道的政務妥善處理一下。”
這是一個大攤子,趙長青交給誰都不放心,唯有交給自己的本家弟弟,才能稍微換一些心安。
趙長林知道這一點,于是欣然領命。
雖說楚國的問題難解決,但也并非無法解決,更何況自己還有三十萬長林軍在手,只要日子久了,楚國的所有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趙長青總是覺得對于楚國還有哪一點做的不是很到位,但總是想不通透這一點。
興許是看到陛下眼神里泛起的疑惑,諸葛亮站出來了,眾人只聽他開口說道:“陛下,是否要在楚國設置陪都?像是六部的官員一律外陪都配備,這樣的話,處理起來楚國的事情,就沒有這么復雜了。而且到時候楚國當地百姓科舉,還可以在當地直接殿試,殿試選拔出來的人,在來洛陽進宮面圣,您看這樣如何?”
趙長青皺了皺眉頭,這是一個好辦法,但是這樣一來,趙長林的權利就更大了。
他不放心,于是否決了諸葛亮的建議,說道:“不用這么麻煩,楚國當地的讀書人參加科舉準備入仕之時,全部來洛陽,備兩個科場,一個是魏國讀書人殿試的考場,一個是專門為楚國當地讀書人準備的考場,選用才能,唯才是舉,這一點,朕不會偏袒任何人的。”
眾人心里都清楚,楚國存在的隱患,不光只有這一點。
趙長青喝了口茶,繼續說道:“朕打算在派霍去病前往楚國,負責征兵訓兵一事,至于在楚國當地征收多少人馬,到時候朕會給霍去病講的,在楚國所征兵到的人馬,一律囤聚于邊境,不負責楚國內部事務,三州九道的內部事務,還是要靠九弟以及麾下的長林軍多多效力才行。”
不得不說,這是一條防患于未然的計謀。
這樣一來,完全就將趙長林作亂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事實上,趙長林也不會去做這樣的傻事。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幾斤幾兩,即使是謀反了,也不可能是自己兄長的對手,反而還落下一個亂臣賊子的名頭,倒不如在其麾下好好效力,爭取將來能搏一片賢王的美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