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萬三這邊并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地方,他選擇了一種直接了當的方式,那便是和宋國同歸于盡。
這樣的做法,可謂讓魏國雪上加霜,但是,除此之外,并沒有什么其它辦法了。
宋國怎么做,魏國便加倍奉還給他。
雖然宋國是普天之下最富裕的國家,但是魏國卻是天底下最遼闊的國家,其疆域領土要遠超他國,依靠如此龐大的領土,倒是可以和宋國進行一場無硝煙的對決。
趙長青回到京城之后,看了這幾日反對諸國的方法和后效。
雖然說日子比以前更加難過了,但是趙長青絕對有理由足夠的理由相信,魏國定能披荊斬棘,安然度過此次難關。
宣政殿里。
諸葛亮等人都是憂心忡忡。
趙長青卻一臉輕松,他向諸位大臣們笑了笑,開口道:“四國如此針對我大魏,無非就是覺得,今時今日的魏國,對他們產生了威脅,今日朕還偏要讓他們瞧瞧,今日之魏國,非是一些陰謀詭計就可以對付的了得。計算式連橫,他們也不行。”
諸葛亮知道這是皇帝陛下在鼓舞人心,于是趁機說道:“即使是四國再次對我國爆發戰爭,哪也沒什么好怕的,大不了兩敗俱傷,到時候在搞財政,也為時不晚。”
趙云點了點頭,也是說道:“今天向四國低頭,明日,他們只會變本加厲,倒不如一勞永逸,和他們抗爭到底,也讓天下人看看,今日魏國的實力。”
趙長青對他二人的發言很是滿意。
此間之事就此告一段落,然而四國之間的明爭暗斗,還在持續著,誰也不愿意退卻半步。
待眾臣走后,諸葛亮留了下來,向趙長青說了一條可行的計策,“微臣認為,四國并非鐵桶一塊,我們可以逐漸離間他們,以圖迅速打破他們的封鎖。”
趙長青對這個計策來了興趣,他問道:“你是說離間計?”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沒錯,離間之計,與端國合謀。”
趙長青道:“他會答應?”
諸葛亮道:“答不答應,其實都無所謂,只要我們將事情做了,讓他們互相生起嫌疑就好了。”
趙長青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
既然有了計謀,那便去做,聊勝于無。
諸葛亮思慮再三,覺得還是去請賈詡出山的比較好。
本來,最合適的人選應該是自己,但是,自己需要操持國政,無法脫身,只能讓賈詡代行。
滿朝文武,唯有賈詡出使端國,才能夠令自己放心。
趙長青也同意了這一點。
諸葛亮推薦人選,他還是比較放心的。
不過,諸葛亮倒是特別想自己前去,這樣的話,能夠更好的把握和端國商談的分寸。
這個提議經他自己的提議說出來,趙長青也不答應,因為現在,的確就是用人之際。
諸葛亮一走,這么大的一塊疆域版圖,著實不好管理。
對于目前的各國處境而言,戰事一觸即發。
可天下萬民,總有一個期許,那便是希望戰事不會發生。
居安不思危,這非智者所為。
賈詡同意前往端國,這是他第一次出使外國,但是卻顯得異常淡定。
看樣子,他是胸有成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