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讓趙長青放心不下的,是三大軍團在涼國的戰場上。
如今都這么長的時間過去了,那里卻不見一個消息傳來,趙長青甚至都懷疑,三大軍團是不是全軍覆沒了。
畢竟,涼國不同于端國,涼帝是要比端太祖皇帝還要猛的存在,是普天之下中,少有的功夫皇帝,而且,他還精通兵法。
上一次在平野與涼軍展開大戰,就差點栽倒涼軍手里了。
涼國的實力,萬萬不能小看。
這次打的,還都是滅國之戰。
在諸葛亮還沒有知情的情況下,趙長青便是通知趙云,召集三十萬兵力,他想入涼國作戰,作為后備部隊,既可以扼制涼國的軍事擴張,也可以協助陳慶之在端國的戰役。
這件事情,不光沒有通知趙長青,文武百官內,所有的人都不知情。
一開始趙云也嚇了一大跳,他主動請纓,想讓自己代替御駕親征,但是被趙長青否決了,現在魏國家大業大的,禁得起折騰,只要能將涼國滅了,自己一統天下的腳步會快速很多。
諸葛亮他們是在趙云有了調集兵馬的異動之后,才察覺出來。
他去找趙云理論,得知了陛下又想御駕親征的事情,便堅持執反對意見。
諸葛亮生怕皇帝陛下真的下定決心要御駕親征了,于是,在大晚上的,他便連夜進宮面圣。
一開始,趙長青還以為是出了什么事情,于是就讓諸葛亮在宣政殿等著自己。
但是在二人見面之后,趙長青才明白,原來是為了御駕親征的事情而來。
他對諸葛亮說道:“朕已經多年未有御駕親征,當初國力衰微之際,朕尚且能夠親征,為何今日不可?”
諸葛亮答道:“回陛下,正是因為當初國力勢弱,所以才需要陛下親征去鼓舞軍心,但是現在,我魏國兵強馬壯,已經穩居世間一等強國,何須在御駕親征?這豈不是多此一舉?更何況,在微臣眼中看來,端國與涼國的戰爭,根本就不需要再派遣援軍了。”
趙長青道:“朕此去,只為一雪前恥,當初涼帝辱朕甚多,若是不報仇雪恨,朕這口氣,可咽不下去。”
諸葛亮脫口而出道:“若是陛下因為心中一口惡氣不消而執意御駕親征,那么微臣反倒是覺得,沒有這個必要,畢竟,陛下麾下的大將打敗了涼帝,這對于涼帝來講,比陛下打敗他,更是一份恥辱。”
趙長青道:“好話歹話都讓你說盡了,朕不知該說什么是好了。但是朕可以明確告訴你,即使是不御駕親征,也要往端、涼兩國的戰場上在派援軍,這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諸葛亮道:“若是陛下實在不放心,就請讓趙云將軍前去吧!趙云將軍多年未上戰場,倘若就此不操勞戰事,恐怕寶刀亦有蒙塵之日。”
趙長青聽懂了他的意思,他是擔心,趙云會因為沒有機會上戰場,而越來越不如從前。
不得不說,這份擔憂是有必要的。
他思來想去,身旁靜靜矗立的高力士說道:“替朕宣趙云。”
高力士聞聲告退,親自去請趙云將軍。
對于五虎上將這種級別,陛下曾親口說過,無論是后宮還是廟堂上的諸公,都要給予禮遇。
所以,高力士才要親自去請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