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國的結局,誰都能夠想到。
但是李義君不愿承認。
縱然現在經歷了叛亂,但是他依舊堅信,可以憑借自己的智慧,讓涼國這縷微弱的火苗傳承下去。
他不信,或者是說不愿承認,涼國的傳承,真的就會就此斷絕。
對于那些背叛涼國的人,他必然會以最強勢的手段處罰他們。
但是,李義君小看了魏國的情報系統,小看了錦衣衛。
他自己私下創建的組織,與錦衣衛相比,還是有些不夠看。
一場刺客對陣刺客的戰爭,正在無聲彌漫著。
根據魏國幾位最高統帥的聯合命令指示,魏國將會不惜一切代價保住那些投降之人的性命。
若是他們出現一些差錯,那么從今日后,誰還敢向魏國投降?
觸犯魏國根本利益的事情,白起岳飛等人絕不會坐視不管以及容忍。
他們會以同等甚至更高的代價,回報給那些打著魏國主意的人。
李義君計謀不成,又遭遇多地城鎮的叛亂,使他心里萌生了一個想法。
哪怕是旁支也好,只要姓徐,就讓他當大涼的皇帝。
于是,他從徐氏一族中挑選了一位剛滿八歲的孩童,做了涼國的皇帝。
這個孩童名叫徐鷹,是個很聽話的孩子。
李義君很滿意。
在過了幾日之后,他便在譙郡舉行登基儀式,讓徐鷹做了傀儡皇帝。
涼國有了皇帝,才能有一個主心骨。
這樣一來,叛亂的事情應該能減輕不少。
當然,涼國新皇登基,依然無法逆改涼國的衰落。
涼國的前身,北涼,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貧瘠的地方,只不過因為盛產馬匹與鐵器,才有了讓它稱霸天下的可能性。
但是因為地盤狹小、民眾少,所以涼國也就只能做到一方諸侯的地步,想要進一步的和其他國家逐鹿天下,這就有些不夠看了。
若是涼國與端國合二為一,能夠將晉國的資源進一步整合,或許可行。
畢竟在當年晉國全盛時期時,就連唐國都要暫避鋒芒,可惜晉高宗駕崩之后,黨權爭斗厲害,又出來一位司馬空這樣的奸賊,致使國力迅速一落千丈,后再度經歷三家分晉的巨變,這個強盛的國家,正式從歷史舞臺告退。
這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畢竟,一個極為強盛的國家,說沒就沒了,也就那幾年的事情,說出來誰信?
可這卻是真實存在的事情。
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往。
涼國新帝登基之后,確實讓很多人再次有了主心骨。
但是李義君心里清楚,這些都是暫時計策而已,涼國的未來
貌似,涼國已經看不到未來了。
在新君登基的這一天,魏軍攻城。
于是,這次的登基儀式,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就草草結束了。
在李義君眼中看來,不過就是一個儀式罷了,還是目前的戰事重要。
他親自登上城門督戰守城,魏軍這一次的攻勢很猛。
大概是,李義君讓新帝登基,觸動了魏軍的底線。
所以他們這才會不計成本的來攻城。
這更加讓李義君心中堅信,自己的計策是正確的。
余后的幾天,賈詡火力全開,一日之內,不停陸續攻城。
將整個譙郡是圍堵的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