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君感到的壓力越來越大。
“各地情況現在如何?”
在自己領導之下,成功又擊退一波魏軍的攻城之后,他向身邊一位親衛問話。
“回丞相,情況都不太好,魏軍這次采取的戰略是全線進攻,各地城郡,都是有些自顧不暇。”
聽到這個回答,對于李義君來說,不算是意外,“想辦法告訴他們,就說,在支撐一段時間,一切就會都好起來的。”
“會好嗎?”這名親衛在心里說出來了這三個字。
李義君向他問起別的事情,“派出去的人怎么樣了?”
這人搖搖頭道:“還沒開始刺殺呢,就被魏國錦衣衛的不少人一網打盡。”
李義君皺了皺眉頭,“怎么會這個樣子?不是說,目前錦衣衛為了解決各國武者前來刺殺一事,已經無暇他顧了嗎?為什么還能抽調人手,將我們的人牢牢盯住?”
這親衛泛起疑惑,提醒道:“莫非丞相忘了,除了錦衣衛之外,魏國還有個組織叫做東廠?”
李義君這方才恍然大悟。
最近壓在身上的事情太多,真是有些健忘了。
“不管怎么樣,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讓那些背叛涼國的人罪有應得。國難當頭,這些人不思報國也就罷了,居然還敢投降!這真是奇恥大辱!”
李義君越說越有些激動。
如果他們不投降,按照涼國剩下的底蘊,再不濟也能堅持個一年半載,看看從中能不能發生一些變數。
但是現在
也就是他這樣想,事實上,很多人都覺得,涼國已經名存實亡了。
魏軍陣營中。
賈詡正在籌劃兩日后的總攻。
這幾日,先是襲擾、又是攻城,已經將譙郡的守城士卒搞累了,那么接下來,就是總攻的時刻了。
總攻之前,也必須保持住每日不停歇的高強度攻城工作。
只有如此,才能讓敵軍無法休息。
自己勝在人多,可以輪換著來。
總之,要讓敵軍麻痹。
李義君能夠猜想的到,距離魏軍收網,已經近在咫尺。
至于是那一天,他就不得而知了。
想一想看,自己的書信,應該也已經到了唐國的廟堂上了。
唐國,國都。
早朝時分。
唐國皇帝手中拿著一封書信,目視群臣,開口道:“李義君的意思,各位都明白了吧?說說看,我們大唐,要不要去當他的槍使?”
群臣議論紛紛。
說什么的都有。
大唐丞相蘇淵待群臣熱議過后,才開口說道:“陛下,我們與魏國的戰爭,早晚會開始。依照老臣的意見來看,此戰,晚打不如早打,只要能夠將魏軍打痛,那么至少會換來我大唐數十年的安定。倘若此戰不打,端國與涼國的悲劇,將會在我們唐國身上上演。”
唐國皇帝語重心長道:“如果要打,我們唐國能得到什么?”
蘇淵道:“能夠換來和平,這還不夠嗎?”
大唐皇帝開始皺眉思索。
大概有盞茶功夫過后。
他才鄭重做出決定,“繼續向鄧齊和夏吉部增派援軍。”
兵部尚書徐山道:“請問陛下,我們要增派多少援軍合適?”
唐國皇帝豁然起身,怒拍龍椅道:“他們二人需要多少兵力,就派多少兵力,爭取將牛頭山一帶的魏軍,盡數殲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