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弘慶駕崩的當天,文武百官哭成一片。
整座皇宮內,所有的太監宮女,也都自發哭泣起來。
趙長青來到寢宮外,聽到哀嚎之聲不絕,便搖頭嘆息起來。
沒想到還是來晚了一步。
未能見到自己的兒子最后一面。
他走了。
既然人都已經逝去,他自然沒有必要繼續留在這里了。
哪怕那個人,是他的兒子。
翌日。
滿城縞素,緊接著,全國上下,所有人族,都在為這一代人皇披麻戴孝。
他是一位明君,值得天下萬民這樣去做。
在位期間,除了一些貪官污吏之外,就沒有擅殺過一位官員。
真正做到了‘仁義’二字。
只可惜,英年早逝。
他若是在多活幾年,可想而知,人世間,將會迎來一個巔峰盛世。
所有有才之士,都能清晰預判到,人皇身死,朝堂之上,又該不平靜了。
以丞相為代表的文官體制、以長林王、攝政王為代表的宗室、還有一群武官自成體系,兩邊都有討好的意思。
這樣的格局,先皇在世的時候還好說,可是先皇一死,太子趙淵還不知蹤跡,只怕
朝堂之上,會有不小的動蕩發生。
畢竟,每到皇位更迭的時候,就是這個國家,最為虛弱的時刻。
按照規制,皇帝死后,在皇陵修好的情況下,最多只能將遺體停留一個月。
只不過,趙弘慶去世才三天,一些人就有些迫不及待了,紛紛向中書省和內閣投折子。
希望能將先皇遺體,在七日左右安葬。
以告慰其在天之靈。
至于,他們為何這么去做,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宗室當中有人出手了。
目前,太子還沒有進洛陽,尚且下落不明。
要是將皇帝安葬,只怕太子回到洛陽之后,會落下一個不孝的名頭。
試問,頭上頂著不孝之名做皇帝,天下人能夠覺得他適合做皇帝嗎?
久而久之,必出問題。
蕭玄武將近日以來的奏折,都交給了皇后諸葛玲瓏。
“皇后娘娘,陛下他的尸體,不能這么急著下葬,目下太子還沒回到洛陽登基,一旦下葬,可就讓一些得償所愿了。”蕭玄武苦口婆心道。
皇后沮喪著臉,開口道:“丞相以為,幕后是何人指使這些大臣們上折子,要在七天之內就將陛下安葬?”
“這”
蕭玄武不敢說下去。
皇后擺了擺手,他退下處理其余政務了。
文武百官,半數以上,都在皇帝的靈柩前跪拜著。
諸葛玲瓏已經跪了整整一日,回到寢宮里準備歇息的時候,又碰到這樣的事情,可想而知,心情有多么郁悶了。
在蕭玄武走了以后,她認認真真的看了所有奏折。
將每一位大臣的姓名都記了下來。
“岳牧,你猜猜看,背后是何人指使這些大臣上奏折的?”諸葛玲瓏向錦衣衛指揮使問道。
趙弘慶病重垂危之前,曾經說過,岳牧此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