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弘慶來到承德殿之前,垂簾聽政的太后諸葛玲瓏、左右丞相、長林王,都已經恭候多時。
隨著他坐在皇位之上,滿朝文武,都開始高呼‘皇帝陛下萬年’。
聲勢宛若浪潮,一浪更比一浪強。
他現在終于算是明白了,為什么普天之下的人,都希望能夠做皇帝。
在登基之時,有關前朝的一些遺留問題,比如官員之間的調度、外地封疆大吏的新派人手,恩科等等,大致都已經確定好了。
所謂的官員調度,大抵就是,太宗時期任命的一些封疆大吏,已經不適合繼續留在原來的位置上了。
官員之間的調度,是勢在必行的。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可不是簡簡單單說說而已。
是要具體貫徹施行的。
當然,九州各州郡的封疆大吏人員調度一事上,牽扯太大,必然會使天下官吏人心惶惶。
自然而然的,很多人就開始為自己謀求生路。
“朕知道,現在很多的官員,要么派了人,要么私自回京,都是想保住自己的位置。但是,根據錦衣衛的調查得知,很多地方官吏,都開始陸續出現了貪污腐敗的問題。
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一個地方待久了,過夠了安逸,不會居安思危了,這種事情,在朕這一朝,是要徹底杜絕的,所以,外官調度一事,就這樣確定下來,誰有不同意見,說來聽聽。”
趙淵正是知道了最近的一些消息,才將這件事情,拿到今天來與文武百官協商解決。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但是趙淵不是官,而是皇帝。
他不能將三把火燒的太旺,不然,很容易就會被民間傳成是暴君。
自己剛剛初登大寶,實在是不能雷厲風行,有些事情,還是商量著來比較妥當。
身為右相的蕭玄武還未說話,禮部尚書耿懷江就已經針對此事,開始發表自己的不滿,“陛下,此次官員調度,牽扯數量之多,古來罕見,必然會使人心惶惶,各地州郡,恐有不安情緒滋生。
目下先皇剛剛葬入皇陵,九州各郡,還未得到安善穩妥,倘若這個時候,就對各州官吏,進行更改,只怕,會適得其反。微臣希望陛下能夠多與諸位大臣,共同商討此事,尋求一個完善方案,即使官員之間的調度問題,晚個幾年,也不是什么壞事。”
他的意思很明確。
你才當上皇帝,如何做好這個皇帝,還需要文武百官去教一教。
話外之意,趙淵自然是聽出來了。
他雖然惱怒,但是不動聲色,向群臣問道:“誰還有不同意見?”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都在商議此事。
爭執半晌,也沒有不同聲音出現。
這在趙淵的意料之內,他看向蕭玄武,說道:“右相歷經兩朝,可謂根深蒂固,倒不如,說說看對此事的一些觀點。”
趙淵之所以要下定決心,對這些封疆大吏進行整頓,一是因為貪污,二是進行整頓的官員名單中,有八成以上,都是蕭玄武提拔上來的。
是蕭黨的核心成員。
扳倒蕭玄武,只有從瓦解內部成員開始。
不然的話,必然會使天下人心調動。
蕭玄武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陛下,您還未進行及冠大禮,有些事情,根本就不清楚。古往今來,雖然是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舊制在,但是顯然不適合今朝了。
目前,我大魏領土,囊括九州山河,位居幾千年來之最。如此大的國土面積,必然要讓能人治理,倘若現在就將這些官員罷免,只怕,各州郡,會出問題。
新任官員,不清楚當地民風民俗,是很容易就會出現一些岔子的。”
他的意思也很明確了,想要罷免官員,根本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