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沒有行冠禮,不算是真正的帝王,不能做到只手遮天的程度。
“蕭丞相所言極是,不管,朕卻有不同觀點。如今盛世天下,倘若一昧瞻前顧后,如何將我人族,將我大魏,推向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程度?
朕有心勵精圖治,需要各位臣工的鼎力支持,倘若在罷免外官一事上,仍然選擇猶猶豫豫,沒有做大事的魄力,還何談將我大魏推向一個嶄新高度?
所罷免的官員當中,有不少都是觸犯了國法。正所謂,國以法治而興盛,若罔顧國法,讓這些貪官污吏,繼續在任上胡作非為,就是對天下百姓的不負責任。
朕雖然初登大寶,理應寬厚待人,但是,誰跟老百姓過不去,就是跟朕過不去,這些官吏,必須得到嚴懲!”
趙淵強勢反擊。
他雖然好說話,但絕對不是一個軟弱的皇帝。
文武百官聽到他的話后,都是陷入了沉思。
不愧是太上皇親口夸贊的‘好太孫兒’,果然,不是什么善茬。
現在不能叫太上皇了,應該稱之為無上皇。
大魏有這樣的帝王在,要么走向極盛,要么走向衰微。
“官員雖然貪污腐敗,但是正值皇位更迭之時,倘若雷厲風行,只怕會將事情適得其反,倒不如徐徐圖之。”蕭玄武咬緊牙關,不肯退讓一步。
普天之下的官員,哪有不貪的?
他們所貪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而已。
畢竟,太宗執政時期,吏治清明,也不是說說而已。
可是,水至清則無魚。
吏治不可能清明到一條黑魚都沒有的程度。
目前,罷免的官員,達到了三十余名。
這在大魏的數萬官吏之中,占比之占了很小一部分。
算得上是吏治清明了。
只不過,恰恰就是這很小一部分,卻大都身居要職,掌握實權。
他們,是蕭玄武下野之時的依靠,不能就在這里葬送了前途。
趙淵剛想說些什么,身后垂簾聽政的太后就開口說話了,“蕭丞相所言有理,皇帝,官員腐敗貪污,是該受到懲罰,但是,不應該是現在。
目前,皇帝的當務之急,應該是要立即安撫四海,使天下穩定才對。至于這些腐敗官吏,非常時期,要非常對待,且容他們一些時刻吧,給予警告,不可再犯。”
她的意思,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簡簡單單給個口頭懲戒就好了。
趙淵聞聲一愣。
母后怎么會幫著他們說話?
就在他思索之間,大部分文官們均已經下跪,高呼,“太后英明,皇帝陛下圣明。”
這純粹是屬于趕鴨子上架了,讓趙淵一時不知該如何應對。
就在這頗為為難的時刻,一直閉著眼睛的攝政王趙弘吉,開口說話了,“現在天下安穩的很,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們,也都在等著,無上皇口中的‘好太孫’是否真的能夠一個‘好’字。
所以,越是在這種關鍵時刻,皇帝陛下應該越要去做一些能夠證明自己賢能的事情,而懲治貪污腐敗的官吏,就是其中之一,這會讓陛下的賢名傳播,是好事,諸位大臣不該反對。”
有了攝政王緩解這個尷尬點,趙淵開始反守為攻,“皇伯父說的對,朕不想只做一個口頭皇帝,朕要為天下萬民做一些事情。
倘若你們是和這些腐敗官吏是一樣的人,要阻止朕為天下百姓少做一些好事,那么朕倒也無話可說。
不過,將來事情傳了出去,說是六部文官,與皇帝作對,要保下那些貪官污吏,將來名聲敗壞,可就怨不得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