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舜卿入京詣闕,向寶職位被免,秦州官場的一場大震動,就在一盞茶的功夫中,被王中正畫上了句號。
接下來,王中正一改方才拒人千里之外的冰冷,變得笑容可掬起來——輪到王韶、高遵裕和韓岡領旨受賞。
王中正并不是一開始就被派來秦州宣詔的。因為托碩大捷,給王韶等人的封賞其實早早的就跟張守約一起出發。但當古渭大捷的捷報傳到京城后,與張守約同行的宣詔使臣便被金牌加急召回京中,改由地位更高的入內內侍省副都知王中正帶著改動后圣旨來秦州。
雖然王中正帶來圣旨中,并沒有將尚未經過驗功這道手續的古渭大捷之功一起計入,但給王韶等人的新封賞,卻比一開始時優厚了不少。
沖著跪在地上的王韶,將前面一段獎譽其屢立功勛的開場白念完,王中正說到了關鍵。
王韶本官升任從七品左正言,散官恩受正七品上的朝請郎,勛職為六轉的上騎都尉。這三項與早前的封賞并無區別。但天子還另賜了他五品服加銀魚袋,讓王韶可以提前穿上象征五品以上官位的緋紅色官袍,佩上侍制以上重臣才有的銀魚袋,而作為文學備選的貼職,也換做了直集賢院這個職位。
換上緋紅官袍,佩上銀魚袋,在王中正面前再一次跪倒謝恩,此時的王韶終于有了個邊疆重臣的模樣。
高太后的叔叔雖然在古渭大捷中什么都沒做,只是湊數而已,但功勞本就是見者有份。不過他這個功勞要等到幾個月后,現在給他的詔書,只是說他忠勤有加,謹事王命。靠著外戚的身份而得到開國男這個爵位的高遵裕,他的食邑就因為這八個字而被加封了兩百戶。
過了王韶、過了高遵裕,接下來便是韓岡,比起給王韶長篇累牘的贊許,韓岡得到的只有寥寥數句。
韓岡跪在地上,聽著頭頂上傳下來的聲音,“褒功錄善,邦有常法。爾以才行,自昭于時。比見推稱,當增位序。當遷一等,其往懋哉。”
一段廢話,韓岡只注意到了‘當遷一等’四個字。他的本官要升官了,才四個月本官就晉升一級,即所謂的未成考而遷官,這在官場上算是很難得了,更難得的是韓岡還沒有進士出身。而且這還沒有將古渭大捷的功勞算進來的結果。
選人沒有正九品,自從九品的判司簿尉上加升一級,便是從八品的試銜令錄。王中正讀著制書后面的段落,韓岡的本官由原來的密縣縣尉,敘遷為試銜知萊州錄事參軍事。
韓岡領旨謝恩,淡然的表情上看不出多少欣喜。遷官一等的這個獎賞,對他的功勞來說實在太微薄了。而他心中還在算著,到底還要積累多少功勞才能從選人轉為京官。品級對寄祿官并無意義,選人七階,除了最底層的判司簿尉,其他六階都是從八品。而京官還有從九品,但從八品的選人卻遠遠不及從九品的京官。
不過好歹是升官了,凡事都得一步步來,不用著急。韓岡這么想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