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求紅票,收藏】
韓岡近距離的跟李憲打了照面,也沒覺得他有什么特別。他身材比起王中正要健碩一點,相貌卻樸實得很。除了沒胡子外,李憲跟普通的官員幾乎沒有區別。
據說李憲在宮中有著數得著的箭術,很有些名氣。而他能得同管勾御藥院,在天子面前也定然是極親近的內侍。但看他迫不及待要跟著王韶往古渭寨去,又跟毫無架子的跟韓岡拉著關系、大聲談笑,完全不見宣詔使臣應有的高傲。
王韶與韓岡對視了一眼,心中通透,這又是一個王中正。說實話,王韶和韓岡都不喜歡這些閹人,但只要能派上用場,卻沒有放過的道理。
王韶今次去古渭,已經不同往日。地位高了,名望漲了,一力反對他的幾人也被他逼著離開了。眼下的王韶正得圣眷,紅得發紫,出城送行的官員也便為數眾多。
而郭逵親自來送,也沒有出乎王韶和韓岡的預料。郭逵在寒暄了一陣之后,對王韶道:“過些日子,等秦州諸事安定,本帥亦要往古渭走走,看看子純的功勞。不知是否有打擾之嫌”
王韶拱手笑道:“古渭本是秦州治下,太尉撥冗前來,如何能說打擾古渭上下必灑掃內外,靜待玉趾。”
就算沒有這一問一答,依例郭逵也是要巡視秦鳳各處緊要邊寨,他是秦鳳經略使,朝廷也不會允許他一直坐在秦州城中。兩人這只是在互相表明自己的態度——郭逵表現了自己對王韶足夠的尊重,而王韶則也做了相應的回復。
至少在此時,兩人之間看不到任何裂痕,顯得很是融洽。
王韶僅是去近處的古渭,灑淚賦詩的場面也就沒有出現,秦州的官員還是很要臉面。喝過兩杯水酒,王韶、李憲便帶隊走了。
送行的官員目送著一行遠去,都回頭看著郭逵,只有他先回去,其他人才能走。
可郭逵卻不立刻上馬動身,反而叫著韓岡:“玉昆。”
在幾十道尖銳的目光中,韓岡不徐不急的走上前,拱手行禮:“下官在。”
“陪本帥說說話。”郭逵丟下一句,轉身就走,韓岡拖后半步也跟了上去。
走在城門前寬闊的官道正中央,道路兩邊的空地上盡是避讓他的行人和車馬。一個人占據了四丈寬的要道,郭逵卻全無堵塞交通的自覺。
他沉默著向前走著,韓岡則亦步亦趨的追在后面。郭逵不說話,他也不開口。跟在四五丈后,是一群身著青綠的官員,也是不出一聲的跟著走,宛如一場沉默的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