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時候寫作果然不方便,斷斷續續的。今后只能一章下午發,一章在晚上寫,夜里發。】
三百騎的鐵鷂子逐漸逼近羅兀城,速度并不快,就像是信馬由韁的碎步,但暗蘊在其間的張力卻是越來越緊繃。猶如捕食中的猛獸,在最后一擊前,都是徐步而行,一點點的捱到爆發的那一刻。
三百騎于緩慢的行進中,不斷調整著各自的步調,漸漸的統合在一起。近于齊步走的騎兵隊伍,一步步的逼近城池,帶給城頭上守軍的壓力,絲毫不遜于千騎縱橫奔馳給人的震撼,而這種姿態,更是顯得他們信心十足。
這等在臨戰前的氣定神閑,讓韓岡也不禁驚嘆,能做前鋒的果然都是精銳。比起他當初在渭源那里見識過的吐蕃騎兵,又是另一番氣象了。
當敵軍越來越近,他們的旗幟也越發的明晰起來。而配屬于這些騎兵,無論是堅實精良的甲胄,還是高壯雄峻的戰馬,都是讓羅兀城里的宋人騎兵都要相形見絀。
“不是鐵鷂子!”身旁的種樸,突然帶著驚訝的低喝道:“不是鐵鷂子,是環衛鐵騎!是護翼夏主的環衛鐵騎!”
“……難怪!”
聽說到眼前的不是鐵鷂子,而是護翼夏主的環衛鐵騎,韓岡先是一驚,隨后也為之釋然,要是數萬鐵鷂子都是眼前敵軍的這般水準,莫說羅兀,關中都能打下來了。
韓岡對西夏軍制也稍有了解,鐵鷂子和步跋子,相當于大宋的馬步禁軍。而與大宋一樣,在興慶府,也有護衛天子的班直,總計六班,不離夏主左右。另外,在西夏國主身邊,又有一支精銳的鐵騎環衛,當夏主出行時護翼在側。總計三千騎,分作十部。這一部,便正是三百人!
“今次若不是夏國母梁氏領兵親征,就是梁乙埋來了。除了他們以外,環衛鐵騎不會出動。”種樸繼續說著。
‘不管是誰來,都應該派人出戰了。’韓岡心里想著,不論是鐵鷂子還是環衛鐵騎,再讓這群黨項騎兵繼續耀武揚威下去,城中的軍心士氣就要打著滾往下跌。有過幾次戰陣經歷,韓岡對冷兵器時代的戰斗也算有所了解,也明白士氣和軍心是勝利的關鍵。
也正如韓岡所想,主帥高永能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敵軍的騎兵像斗雞一樣在戰前炫耀著自己勇武。
立于城頭上,獵獵作響的高字將旗下的主帥高永能,已經連番號令,幾個傳令兵拿著令旗四散而去。片刻之后,戰鼓在敵樓上響了起來。城門支呀呀的打開,近八百人騎兵從城門中奔馳而出,激烈的蹄聲與緩步行進的環衛鐵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自出城后,轉瞬就在城外排了開來。
兩個指揮的騎兵當先出戰,看起來高永能是打算用更多的兵力盡快解決敵人的這支精銳部隊。身處在城頭上,韓岡還可以看到南門處,也開了半邊城門,第三支騎兵指揮,悄無生息的離開了城中。
‘這是要包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