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昆你倒是胸有成竹啊……”
“跟景叔兄你一樣。”
宣撫司中,韓絳的諸多幕僚,也就只有韓岡和游師雄的功勞是沒人能抹去。游師雄前面擔心的,就是他和韓岡獨占功勛,而他人無賞,會惹得眾人嫉妒。而韓岡放心的,也是因為眾文官沒有功勞,他拒絕封賞,便不會讓人說成是沽名釣譽。
當次日,宣詔使臣李憲帶著詔書來到長安,宣詔的內容,就是跟他們預計的一樣。趙頊和王安石都沒能壓下文彥博等一干舊黨重臣的反撲,不得不將宣撫司文臣犧牲掉。
宣撫司眾文官,只有微薄的銀絹用以酬勞,而沒有任何加官進爵的功賞。唯有游師雄和韓岡兩人例外。
游師雄的功勞沒有任何爭論的余地,在叛軍氣焰正盛時,給他們當頭一棒,陣斬鼓動部眾將吳逵救出大獄的賊酋解吉,保住了兵力虛弱的邠州城。從膽識,從才智,在官員中都是屈指可數,故而特旨轉官。由選人轉為京官,脫離了選海。
而韓岡,金銀財帛一樣不少,另外最為重要的一項,是跟游師雄一樣,也是脫離了選海,被特旨轉為京官。
接下來只要他們兩人去京城走上一遭,依例面圣過后,就是正式的京官了。自此之后,便能走上升官的快車道。在為官剛滿一年的情況下,便由選人轉為京官,這在官場上絕對是個異數。
失落的眾文官的眼神又嫉又妒,但他們卻震驚的發現,韓岡并沒有叩拜謝恩的意思。
李憲催促著:“韓岡……還不接旨謝恩!”
“玉昆,你……”游師雄也大驚失色。
圍觀的眾人都不知道為何韓岡還不接旨。橫亙在選人和京官之間的鴻溝,深闊如淵海,多少心比天高的臣僚,在一次次轉官未果的情況下,最終失去了所有的動力,在選海中沉淪了下去。才二十歲就能成為京官,只有宰執家的嫡子受到蔭補時,才有可能。純憑功勞,韓岡可能是幾十年來的頭一份。
為什么要猶豫還是說,他歡喜壞了,忘了謝恩
韓岡沉默了一陣,終于開口。是謝絕,而不是接受:“羅兀之捷,在于精兵悍將,韓岡不過是隨行而已,并無尺寸之功。說降叛軍,乃是大軍在外之故,并非韓岡之力。至于其余微薄之功,當不起如此封賞。諸多溢美之詞,韓岡亦是愧甚。”
他再拜叩首:“下臣不敢受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