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兩隊開頭,后續的一批接著一批的人趕來,快到堡中燈火點起的時候,附近的蕃部已經來了快有一千人了。
“王、高二安撫在河湟用心多年,恩信深著,眼下只需緣邊安撫司的一道命令,便能讓通遠諸部聞風景從。”
韓岡如此說著,可王中正見著這些蕃人,在向韓岡跪倒行禮時,韓機宜三個字說得更是字正腔圓。很顯然,韓岡的名望在蕃人中并不必王韶、高遵裕稍差。
有了上千名蕃騎環繞,王中正的底氣一下壯了起來,“韓機宜,可是要出兵!”
“暫時有劉源在前面拖著就夠了。”
夜色對行軍當然不便,而對于騷擾卻是最好時間段——韓岡讓劉源去拖延蕃人都行軍速度,并不是隨意下令,更不是讓他們去送死。要不是看到成功的幾率很大,他自然會像方才王中正所提議,選擇見好就收,而不是全殲來敵。
“夜中行軍不便,而且這些蕃人需要整頓一下。等到明天早上開始追擊。”盡管人多了,但大部分來援的蕃人并不是訓練有素的士兵,在戰場上十分的脆弱,韓岡不會選擇讓一盤散沙上陣,“過一陣,王君萬也該回來了。”
知渭源堡的王君萬,在渭源此地任官近兩年,因功官位漲了兩級,但差遣始終未變,最近加了個巡檢的兼職。今天被韓岡派去巡查鳥鼠山道,一大早就帶了幾十個騎兵出去了,要不然以渭源堡的地位重要,也不至于一開始連個騎兵都拉不出來。
韓岡手邊沒人領軍,若是讓這些蕃人一窩蜂地出去,被打得大敗而逃,他韓岡也少不了罪責,總得給他們一個主心骨。但劉源叛將,所以只能等王君萬回來。
“究竟能如何,還要看劉源的本事了。”
……………………
從洮西渡過洮水,再繞過抹邦山,殺奔渭源堡。一日之間奔襲一百多里,結果卻是大敗而歸。雖說瞎吳叱和結吳延征兩人所率領的都是本部精銳,但這一趟下來,也是狠狠的傷了一番元氣。
行在洮水的支流邊,騎手和戰馬都是垂頭喪氣,而且吐蕃軍上上下下都是跑了一天一夜,如果有個勝利,還能振奮一下士氣。但現在,根本都沒了前進的動力。
看著撤退的速度越來越慢,瞎吳叱對結吳延征道,“還是先歇一歇吧。”
結吳延征覺得這里離著渭源堡太近,離撤回洮西的渡口又太遠,“小心退路被堵上,說不定后面渭源堡也會有追兵。”
瞎吳叱懷著一點僥幸的心理,“渭源堡中的兵力不多,歇上一個時辰也沒問題。”他又嘆了口氣,“現在都沒了氣力,歇一下,才能走得快。”
說著,他就讓人傳令了下去,不過為了防備追兵,也還是派出了幾十名哨探。
奔馳了百里,人和馬都累得不輕,終于得到了瞎吳叱的命令,吐蕃士兵立刻橫七豎八的躺了下去,轉眼間便躺滿了山谷,甚至很快就有了鼾聲。
結吳延征看了這一幕,同樣嘆了口氣,搖搖頭,也坐了下來。
‘才一個時辰,應該沒有關系吧。’
夜色很快降臨,不知不覺,一個時辰就已經過去了。
結吳延征和瞎吳叱跳了起來,踢著下面的族兵,催促他們起來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