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清軍到柳發川寨,只有不超過四十里的山路。自武清軍南下,只要半天就足夠了。僅僅經過幾十里的奔馳,對于慣于苦戰的騎兵們來說,正好是大戰前的暖身,是戰力提升到最高的時候。
但身處柳發川營寨中的折可大和折克仁,在兩人的臉上卻看不到半點懼色。
“蕭十三是不是糊涂了我們占著地利來防守,什么城寨守不住區區的五千兵馬,也想來攻城”
“遼軍主力的目標看來是暖泉峰。對柳發川這邊的攻擊,應該是個幌子。”
“那就不要向勝州請援了”
“按既定的方略去做就行了。之前在勝州已經定下了,就照著去做好了。”
折克仁、折可大之前都奉韓岡的命令,參與了作戰計劃的討論。針對契丹人可能會有的進攻方向,心中都有數。而在戰前勝州的謀劃中,絕大多數遼人可能使用的策略,都進行了預測,然后做出了應對的方案,讓統領各處大營的將領都知道該怎么去做。
折克仁正要傳令給片火焰升騰,濃煙滾滾而起。
一名小校縱馬狂奔而來,遠遠地便大聲高喊,“十六將軍!小將軍!那些苦力叛亂了!”
“還要等你說”折克仁居高臨下的俯視下方的營地:“已經看到了。”
積蓄起來的怨恨突然間爆發出來,被圈禁在營地的黨項人最終還是選擇了反亂。
“竟然能忍到現在,看來黑山諸部被人從老家趕出來后,就沒有了該有的銳氣。”折可大更是看不起這些被遼人打得丟盔棄甲的廢物,“恐怕只要半個月就能徹底的給解決。”
“由著他們亂好了。”折克仁冷笑道,“肯定是那一隊契丹人先動的手,然后黑山諸部才敢跟進。”
折可大抓抓頭:“蕭十三不會以為三百人在這里做工潛伏的過程中,不露一點破綻吧”
若是一人兩人倒也罷了,三百人,偽裝成一個部族,怎么可能一點破綻都沒有。光是黨項話就是一堆破綻了,還有做事的習慣,都不可能讓人一點疑惑都沒有。
而且之前已發現了兩支遼人,他們雖然全都被換成了斬首功,可誰也不能說蕭十三就派了總計七百人的這兩支兵馬。為了搜檢可能會有的另外一支兵馬,所有人都緊繃了神經,早早的就將蕭海里的那一隊給揪了出來。
清查出這一部的身份,折克仁并沒有為自己的先見之明而得意半分。更重要的疑惑就在他的心中。既然遼人的內應在這里起事,那么柳發川便應該是他們的主要目標才是。
“不是暖泉峰!出現在暖泉峰那邊的確多半是遼軍的主力,但蕭十三的目標,肯定還是在柳發川。他想里應外合!”
先兵壓柳發川,然后主力出現在暖泉峰。讓所有人都認為抵近柳發川的五六千騎只是個幌子。但實際上,真正的目標還是柳發川。
柳發川與武清軍之間是一片山嶺,中間的道路并不算很寬闊。對于更善于奔馳的騎兵來說,戰場回旋余地并不大,五六千騎兵已經是綽綽有余了,再多了,也不過是輪番上陣而已。眼下只需要一錘定音,根本不需要纏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