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靠坐在一張躺椅上。
讓大匠配合身形打造的木質躺椅,趙頊躺在上面就像嵌進去一般,使得癱軟的身子不至于左右歪倒。至少能與他的兒子面對面。
‘六哥,一,一百,多少’
趙頊在沙盤上畫出的字斷斷續續,但趙傭站在福寧殿里,就是在說韓岡所出的題目。楊戩也不會誤會趙頊想說的話。
他向趙傭轉述著:“殿下,官家是在問韓樞密出的那一加到一百的題,最后算出來是多少”
“五千零五十。”
趙傭說話時有些不好意思。
他自下課后用了一個多時辰算了兩遍,但答案并不一樣。趙傭本來想再算第三遍,宋用臣勸他,韓樞密說了可以向別人詢問。
可趙傭只記得,韓先生指的是棋盤上放麥粒和尺子錘子的兩題可以問人,一加到一百,是要讓他自己算的。
前一道題他問了母后,后一道題,他過來問父皇。最后一題,趙傭還是堅持自己做。因為母后讓他聽韓先生的話,父皇也讓他聽韓先生的話。
不過方才半路上,劉惟簡追了上來,告訴他還有簡單的辦法,讓他一加一百,二加九十九,一直到五十加五十一。
趙傭很快就想明白了,總共是五十個一百零一,拿著筆算了一下,正好是五千零五十。跟前面第一次一步步加起來的結果相同。
劉惟簡并沒有告訴他答案,可是如果劉惟簡不說,趙傭根本想不到還有這么簡單的計算方法。
趙傭不知道這該怎么算,算自己的,還是別人幫忙小孩子心里有些別扭。
‘對否’趙頊寫到。
“方才奴婢讓人去算了。六人里面有四人報的是五千零五十。太子算的應當沒錯。”楊戩低聲回話,順手抹平了沙盤。
趙頊眨了眨眼,抬手又開始寫字。
此時,門外宮人入內稟報,“官家,蘇學士到了。”
蘇頌是翰林侍讀學士,乃是經筵官,為趙頊講習經史。他在朝中是有名的博學,跟韓岡來往久了,也被視為氣學一脈。
蘇頌被招進宮來,具體是什么事,他已經提前知道了。
“其理在于重心!”蘇頌回答天子的詢問。
韓岡在《桂窗叢談》中說過重心的問題。曾經拿尺子、木板、盒子和捕醉仙[注1]來說明什么是重心。
重心向下的鉛錘線沒有移出底面,盒子就不會翻倒。木板的重心如果落到了桌面外,就會掉到地上。坐在椅子上,手不用力的情況下,身子不向前傾就站不起來,想要起身,重心必須要移到腳上。
蘇頌親手做過實驗。結果的確如此。
重心的原理,完美的解釋了大堤為什么要下寬上窄的緣故。而空車空船為什么容易傾覆。相撲往往是個子矮壯的人是贏家。
蘇頌用了半個時辰的時間,從頭到尾,詳詳細細的向趙頊、趙傭這對父子作了解釋。并且還畫了圖,又做了幾個小實驗。
蘇頌的教導淺近易懂。旁聽的楊戩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道理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