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子掛了錘子后之所以掉不下去,就是因為這一整套系統——這是蘇頌用的生僻詞匯——的重心位于桌子下,位于桌面的投影內——這個詞同樣生僻,但解釋了就很容易理解——其實就等于放在桌子上。單一的尺子之所以會掉下去,則是因為重心在桌面外,且受力不平衡的緣故。
‘重心’。
楊戩在心中默念著,也看見天子在沙盤上寫著。
現在想想,韓樞密想要說的就是這兩個字吧。
想不到小小的尺子和錘子之中就蘊含了這么多的道理。
把握到了重心,看似匪夷所思的事,其實也很平常。關鍵就是要抓住其中的道理。
伊尹對商湯說‘治大國如烹小鮮’。
毛傳曰:‘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淮南子》《韓非子》也都有提及。
就是唐明皇也曾作注解:‘此喻說也。小鮮,小魚也,言烹小鮮不可撓,撓則魚潰,喻理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亂,皆須用道,所以成功爾’
以烹小魚喻治大國,這是楊戩之前在宮中上學時學到的。而現在韓岡豈不是在用重心之說來比喻治事找到重心,便能舉重若輕。
楊戩自問是明白了韓岡的想法。
上古賢人都喜歡做比喻來規勸帝王,藥王弟子難道不正是跟他們一樣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從他這個小小宦官眼中,王、程兩位,看來遠遠比不上他們的后輩晚生。
楊戩的眼中,官家也在沉思著,在蘇頌走后許久,他才又開始寫字:‘棋盤……’
楊戩會意,讓人去尋答案。
結果讓楊戩瞠目結舌,聰明的太子歪著腦袋迷糊了起來,而天子,則又是久久不動。
遠遠超過想象極限的數字。開始時僅僅是一粒兩粒麥子,在六十四倍……呃,六十四番之后,就變得龐大的難以相信。
楊戩心中明悟。
這同樣是勸誡。
鄉里的高利貸中常有倍利,逼死人命無數。楊戩幼年還沒進宮時家境貧寒,對此深有體會。
想一想,只要借一文錢,六十四年后,就會變成大宋幾百幾千年的稅入都抵不過的巨額債務。
而正常借幾貫錢,也不要六十四年了,三五年就能逼死人命。
這又是在諷喻天子,該抑兼并,減民貸啊。這也是讓在宮闈內長大的太子知曉民間疾苦的唯一辦法了!
朝有賢良,家國之幸。
在崇敬和激動中,楊戩又看見趙頊在沙盤中劃著:
‘明曰,招韓,經筵。’
韓岡的下一堂課,本應是放在兩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