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彰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牽著她的手便往護城河跑,元宵佳節又名花燈節,顧名思義,每年這個時辰,總有小姐會將自己的心愿寫在紙條上,更有直白的,直接寫上看上的公子名字,放在特質的花燈上,讓它順流而下。
果不其然,護城河同樣行人擁擠,小姐們一副含羞帶笑的模樣,搖曳生姿。書生公子更是手持折扇,哪怕春寒料峭,亦是有模有樣的騷包姿態。護城河上亦是一景,各色花燈流淌而下,搖搖晃晃。水上一燈,水下一影,交相輝映。
后來平王府的花燈放下,足有半人之高,下方是蓮花狀的底,上面是體態妖嬈的女子,神情嬌俏,裙帶翩躚,活靈活現。河道兩旁的行人早就被這美妙絕倫的花燈吸引住視線。原本啞娘就只是牽著李顯彰的袖子,行人擁擠無意的一個沖撞,啞娘便被裹挾在人流之中,一瞬間便消失不見。
李顯彰再是智計百出,對這種情景也只能是束手無策,依著人流找下去,他知道啞娘對著一切都不熟悉,走不遠。
大約找了半個小時,他見著啞娘站在東門石橋上,翹首以盼,見著他,原本的焦慮神色全被喜悅沖替,朝著他揮手示意,頭上還帶著一個草圈,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弄的。
李顯彰那一會覺得吧,這一輩子應該就是這個女子了。
李顯彰也旁若無人朝著她說了一句話。她聽不到,但是周圍的人都聽到了,歡喜恭賀著將她從橋上推搡下來。
那一年她十七,李顯彰二十又五,未入天下評。
可惜的是,天有不測風云。
李顯彰哪怕自認自己能算云雨,卻沒算到小人。
幾日過后,生意依舊,李顯彰到啞娘小院的時候,陳父已經不在,李顯彰沒見著送酒的驢車,便知道陳父又是上門去了。
見著李顯彰和更一萬的時候,啞娘神色雀躍,從房間原本的供盤上拿下個蘋果,用井水沖洗一下,遞到了更一萬的手里。隨后拎了倆壇子酒,又拿出一張紙條,遞給李顯彰。
上面寫著,清酒二壇,城南昌西坊李家。
李顯彰笑了笑,以示自己知道了。一手拎一酒壇,帶著更一萬往城南走去。大約一個時辰左右,找到昌西坊,四下打聽,整個坊內就沒有個姓李的人家。
李顯彰丟下酒壇轉身便跑,嘴角噙著冷笑,臉色陰沉的可怕。更一萬不敢詢問,喘氣跟隨。
回到城北,院門大開。里面凌亂一片,晾衣桿散落在地。
陳父抱著渾身濕透的啞女哭聲喑啞。
李顯彰輕聲走了過去,聲音有些陰森說道“你知道是誰,對吧”
陳父卻如同失魂落魄的游鬼一般,不聞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