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南也是微笑回應,斟酌了一下字句說道“我以前聽一個人說過此事,當時他對衛家投誠的舉止也不認可,不過他也說這是最好的結果。我以前的時候也想不通,覺得天地君親師,天地之下便是君,君辱臣死,衛家這般動作卻同江湖小人一般無二。”
衛月頓時瞪眉豎目指著徐江南嗔怒罵道“你”
衛敬倒是笑容藹藹將衛月的手給按捺下去,并沒有因為徐江南將衛家歸結成小人類別而生氣,說道“繼續說說看。”
徐江南正色說道“我還聽說春秋的時候有一句話,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這句話很好懂,就是刑法不應該用在知書達禮的士大夫身上,繁文縟節一般的禮儀不應當平民身上,在早之前我也覺得這話是錯的,直到后來跟著先生走了趟江湖才知道,這話很對,平常人就該做平常事,江湖人就該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你讓他們講禮反而就失了味道,什么人做什么事,天下人有天下人的活法不是咸吃蘿卜淡操心那是廟堂人的事。
尤其是后來知道自己身世之后,什么都是自家性命為先,正邪善惡全由心生,有本事說的,當年自己不照樣是茍且活下來的,如果真是帶把的,當年也沒聽見有一人一劍或者一人一刀對著數萬良騎不是真有這樣的事跡傳揚出來,你再說不遲,到時候,我不但給你敬酒,還敬你是條漢子。
說都會說,我當時還覺得自己有機會殺到戈壁內陸,滅了遼金,后來在涼州看到幾十位兇神惡煞的配弩散騎就兩股顫顫,噤若寒蟬,都好這一口氣而已,嘴皮子功夫。
在我現在看來,老祖宗是真的智者,拿捏的火候很到位,如果出城早了,江湖上就不說了,怕是一輩子都妙手不回來的絕癥了,朝廷上的賞賜也不多,就算有王侯的頭銜,怕也不會在衛城這個地方,一家兩居,辦起事來自然沒有以前的得心應手。出城晚了,江湖上的名聲看似撈夠了,其實分文不賺,只要出了城,這些個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江湖人口風自然會轉,廟堂上就更加不用說了,得罪陳錚,他給的賞賜越多,到時候收回的自然也多,以后活著頭上都會懸著刀,衛家這座燒香的廟,燒著燒著,遲早會燒出火來。
而老祖宗和徐暄恰恰抓住了這個平衡點,順勢鋪臺階,老祖宗給陳錚一個面子,陳錚也投桃報李,這是感激更多,至于這個衛城侯的頭銜,現在是不是后悔不好說,但當時應該是心甘情愿給的,皆大歡喜,衛家雖然流失了點江湖聲望,但與西夏靠在了一塊,而且衛家當年一事,并未死過人,再者西蜀道這個位置上沒有原本西楚王的掣肘,只手遮天,比上其他,可要好了太多。”
衛敬聽著只手遮天這個有些猖狂的詞語哈哈大笑,被徐江南一語點破天機也是實在,反而欣賞味道更甚。“徐家子不愧是徐家子,江湖人心計夠,眼光卻不長遠,聽了賢侄一番話,我反而是期待以后,小后生你也夠圓滑,無論怎么說衛家還是個小人,做了小人該做的事,對吧”
徐江南端杯喝酒,不容置否,說出皆大歡喜這個詞語的時候,心里滿是悲愴,在這里,徐暄只是個傳話的,卻當了事后背鍋的,哪有皆大歡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