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佛門大師,例如說經五十年,論佛一甲子的悟法大師,但無一不是仗著昭玄寺的名聲,跟皇家牽扯在一塊,祈佛修心,跟江湖八竿子打不著,尤其是個類似文弱書生的體質,更是上不了江湖臺面。
不過中原像天臺山那般的小佛小寺卻是眾多,除卻身份,弘道那樣的人物應該也有不少,但拔尖的那類,比之青城山,就少了太多太多。
青城山內,目睹了寧西居北上的邱掌教帶著小男孩去了趟內院,早之前放他去藏書樓的時候邱掌教在內看見了一個比之小男孩大不了多少的小道士,小道士穿著并不富貴,瞧著衣物都像是盥洗多遍之后的泛白神色,躲在書架后面,聽聞到有人進來的聲音,抬了下頭,瞧見有個陌生人私自闖樓,先是皺了下眉頭,繼而很有禮節的福了一禮,然后繼續自己的手中事。
邱掌教當時輕輕一笑,沒有在意,后來偷偷看了眼他手上的書目,這才有些驚異,不過書嘛,不就是給人看的,尤其是這種讓他心生好感的小輩,掉書眼里總比掉錢眼里要好。
他一來,小男孩便知道是何意思,有些不舍的放下手上書物,他識字的功夫都是這老人教的,如今好不容易能施展拳腳,尤其這書中東西雖說深了點,但他能記,而且老人以前不就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總會有個時候會懂的。
他假裝不失落的一笑,有些大氣懂事的說道“走吧。”
邱掌教摸了摸他的頭,笑了笑,牽著他出了門。
到了后山閣樓,推門進去,滿屋子金銀珠寶。
小男孩疑惑轉頭。
老人眼角皺紋很深,卻是笑道“老夫什么時候騙過你,拿吧,想拿多少拿多少。”
小男孩默不作聲,像是在思考什么。
老人卻是轉過身子,沒有講究的坐在門檻上,望著山下絡繹不絕的香客,還有云霧如仙的各觀各廟,輕笑說道“以前吶,覺得這些東西不收不行,就比如你不收皇家的,總會讓人覺得你不識抬舉,可你收了皇家,那皇親國戚的也得收,文武百官呢,也得收,實際呢,這些個黃白之物在這深山老林里又花不出去。
后來我就想,這些東西都取之于民,那就還之于民嘛,每逢災亂,青城山都會捐上一大筆,留下一些用作山內自用,不過后來就不捐了。”
小男孩走到老人跟前坐下。
老人輕輕一笑又是說道“你想啊,你一拿錢救災,那些個皇親國戚的,文武將相的是不是也得拿你拿多了,他們拿少了又不夠看,多了又肉疼。最關鍵,這拿了錢,到時候民聲還被青城山給賺了。吃力不討好的事誰愿意干,后來啊,老夫就不管了,隨他們去,這些東西就愈來愈多,都堆了好些個屋子。
好在后人想了個法子,用這些東西去換書,什么古卷,什么書錄,能換的都換,江湖秘籍,就連佛經都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