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古琴鎮紙中間這個銅片音徽,比其他八個,似乎微微有些透光感
本來,銅是不會透光的,但這不光是一銅片,而是鑲嵌到紫檀上,再緊密,邊緣也是會有物理縫隙的;而余耀感到的透光感,也不是真的透光,而是通過縫隙的光感,感覺這個銅片音徽下面似乎有點兒空,不如其他八個那么實
難道東西就藏在這下面
余耀禁不住躍躍欲試。
最后,他呼出一口氣,下定了決心,撬開看看
年輕氣盛,財大氣粗,他現在都占了;雖然他的財還沒大到一定程度,但卻已不是之前的余耀了。
三萬塊,賭得起。
銅片被撬了起來。確切地說,是個“銅帽”,邊上有一圈折下來,扣在紫檀上的凹槽里。
“銅帽”被完整取下來之后,紫檀上,露出了一個圓形小洞加上外圍的圓形淺槽,宛若一個同心圓。
不過,圓形淺槽的直徑也就是一厘米,中間的圓形小洞,直徑至多08厘米,太小了,能塞進什么東西去
余耀拿起強光手電,往里照射,洞不僅小,而且深,應該能深入到鎮紙厚度的一多半,宛若一個微雕小井。
“小井”底部,沒有東西,但是中間“井壁”上,卻有一個微微凸起的小方柱,看著像是活的。
這個小方柱的特點和位置,往外拔是不太可能的。
余耀想了想,找出一個不銹鋼的挖耳勺,插入“小井”,然后嘗試頂了頂。
感覺似乎是能動的,便加大了力度。
“啪”
隨著小方柱被頂進去,鎮紙表面一端,居然彈了起來
居然是個機關
原來,古琴鎮紙表面的七根琴弦的最外側兩根,加上琴弦兩端的兩條豎著的銅絲,整個兒是一能活動的長方板外圍包了銅邊。
就和之前余耀撬開的不規則厚木片一個道理。
只不過,這塊長方板,里面連接構件,有機關鎖住。只有把“井壁”上微微凸起的小方柱頂進去,才能彈起。要不然,硬撬的話,除非撬斷,才能打開。
余耀取下了這個表面的“蓋兒”,琴體內部,除了機關設置,還有一個正方小槽。
這個正方小槽,邊長兩厘米多一點兒,里面緊密平整地填充了一塊川白蠟。
余耀很小心地將這一小方塊川白蠟起了出來,先放到一邊,而后仔細檢查了琴體內部,確定再無暗藏的別的東西了,這才又合上了表面的“琴弦蓋”。
一合之下,一聲輕響,“井壁”上的小方柱料是又凸回來了。
“太特么精巧了”余耀忍不住贊嘆一聲。
他先將鎮紙和撬下來的“銅帽”再度收起,放進了錦盒。
這鎮紙,也不用出手了。回頭找個好手藝的師傅,商量著設計一下,看看怎么修復更美觀。同時中間那個“銅帽”最好能便于取下。這樣,既是一件老紫檀古琴鎮紙,又是一個精巧的機關小盒子,不錯不錯
余耀只是在收起東西時候簡單想了想,放好錦盒之后,他自是迫不及待地拿起了這一小方塊川白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