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布袋,是一個個的書畫盒。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數了數,一共十三個。
“分頭看”上官雨順手就拿起了一個。余耀不再推擋,也拿起了一個。
一個個開盒查驗,全是古代名家的書畫作品
而且全是真跡
尺幅大小不一,有八尺大山水,也有花鳥小鏡心,但件件堪稱精品,保存相當完好。
兩人看的速度差不多,每人開了六個書畫盒,看了六幅作品,最后只剩下一個書畫盒。
而最后剩下的這個書畫盒略顯特殊,因為別的都是圓筒書畫盒,而這個是長方書畫盒。
這個長方形書畫盒里,難道是最珍貴的書畫
上官雨看了看余耀,并沒有急于開盒,而是報了報自己看的六幅作品,余耀聽了之后,也報了報。
他倆看過的十二幅作品中,十一幅都是畫。
最早的一幅是南宋的,夏圭的西湖明秀圖。
最晚的一幅是明末清初的,陳洪綬畫的西廂仕女圖。
只有一幅純書法作品,比所有的畫都晚,是鄭板橋的。鄭板橋的書法,而內容是一首詩,也是鄭板橋的作品。
料想何以滌收藏這幅作品,更看重的是詩的內容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清雅脫俗。這恐怕也是何以滌追求的品格。
即便不算最后這個長方書畫盒里的東西,已經看過的這十二幅作品,總價值已經超過了十個億
若是最后一個長方書畫盒里是這里面最珍貴的一幅書畫,價值可想而知所以,兩人才暫停了一下。
“你來吧”最后,余耀指著長方書畫盒說道。
上官雨深吸一口氣,也沒再客氣。
打開之后,里面竟然是一張卷起的宣紙,并無任何裝裱,而從背面透出的看,好像也是一幅書法作品。
上官雨拿起之后,小心打開。
原來是一封信只不過用毛筆寫在了宣紙上。
字是行草,俊逸瀟灑
以濯吾弟,見字如面。大洋相隔,一度無音,開此信者,或非汝手,然人生有壽,終須再傳也
這封信大約有幾百字。主要是交待了這十二幅作品,這里面有何上善傳給他的,也有他自己收藏的。
同時,何以滌說,還有一部分藏品,他以無名氏的名義,分別捐到了國內幾家大博物館。而這十二幅,是他最喜歡的,所以才會留下私人傳承。
信的最后部分,還含糊點到一人之力有限,需仰眾志成城;群龍不可無首,切莫一意孤行。
若何以濯或其傳人知道了鬼眼門之事,便能看懂這是讓他聽大掌眼傳人的安排。若是不知,也是一種人生告誡。
這封信的落款,就不是何承水了,而是愚兄以滌。
就在告誡之后、落款之前,還有一句很奇怪的話。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