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踱步到窗邊,看向窗外修剪整齊的花草盆栽,喃喃道:“不必太緊張,父皇待淑妃十幾年如一日,說明一點,父皇是長情之人,長情之人,心是溫的,是軟的。
父皇立孤為太子,那是在父皇眼里,孤像太子,該是太子,所以父皇立孤為太子。
孤為太子十多年,父皇沒過多的指責。說明孤在父皇眼里,是滿意的。”
太子喃喃自語,像是解釋給李錦文聽,又像是說服自己。
李錦文點頭道:“殿下分析得極是,皇上最看重人品和才情。
這些年來,殿下潔身自好,虛懷若谷,在皇上和群臣心中,殿下的人品自是不在話下。
殿下已經是儲君,只要恪盡職守,不讓人拿到非議的話柄,一切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李錦文的話正合太子之意。點頭道:“這事不必多說,子山之前說的白振天是什么人?”
在千卓稟報之前,李錦文正和太子說到李家暗護白振天一家之事。
李錦文把白振天同二叔同窗之事告之太子。
“白振天在青城是有名的大才子,曾經求學于松山學院,很得松山學院院長梁衍梁先生的賞識。
家父與梁先生有些交情,曾從梁先生處得到白振天所作的文章,家父看過之后,也大為贊嘆。”
白振天或許真有幾分才學,但太子并不是很在意。
天下有才之士何其多!能入梁衍和李樹青之眼,不過是白振天是松山學院的學子,是梁衍的門生,梁先生自然是賞識的。
而對于李樹青,同是青城人,同鄉能出才學俱佳人,自然是贊賞的。
不管是梁衍還是李樹青,都帶了個人情感來評判一個人。
當然,若是白振天能為己所用,當然是好事。
賢能人士,自然是多多益善,但,若白振天不愿意,他也不強求,自己身為太子,多少能人志士愿意趨之追隨?
太子微微的點點頭,“李大人費心了,不過,賢能之士嗎,在于心甘情愿。
白振天若是愿意為孤效勞,孤當然愿意給他個位置,讓他有施展本事和才能的舞臺。
但若白振天志不在此,孤也不強求。”
李錦文本想把白振天的才學能耐說說,引起太子的重視。
畢竟,太子現今處于用人之際。
若是太子能禮賢下士,可能就把白振天的心捂暖了,此生為太子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李錦文沒有想到,太子來句他不強求。
李棉文想接著說的話直接被堵在嘴里,再也說不出口。
小內侍進來稟:“殿下,皇后娘娘差人過來問殿下是否忙?若是不忙,請殿下去趟坤寧宮,皇后娘娘釀的桂花露釀好了,讓殿下過去嘗嘗。”
太子皺了皺眉頭,心里也知母后為何此時喚他,點點頭說道:“讓人去告之母后,孤這就過去。”
小內侍退出去回話。
李錦文見此,只好拱手告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