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興,你看,這些城里人一個個,連柴刀都不會用,砍一根荊條都要幾刀。”張喜來說道。
常興自然看得清楚,知識青年們用刀,竟然只平著砍在荊條上。等于是逆著木紋,自然很難砍斷。一個有經驗的仙基橋人,都會斜著砍荊條,這樣幾乎不受阻力,輕松就能夠一刀斬斷好幾根荊條。
“他們城里人家家戶戶都燒煤,從來沒砍過柴,哪里曉得用柴刀?”常興說道。
周茂林有些看不過去,便向前進行指導。
“小趙,你們這么砍,方法不對。來,我給你們示范一下。”周茂林拿著一把柴刀,一手抓住一把荊條,斜斜地一刀砍下去,輕松地將一把荊條全部砍斷了,“你們砍的時候,刀子太平。得這樣斜著砍下去。”
“哦。”趙建國學著周茂林的樣子,試了一下,果然發現非常簡單地就砍斷了一根很粗的荊條。
張大雷有些不滿:“就周茂林喜歡多管閑事。你教他們做什么?讓他們多呷點苦頭,就曉得自己過來問了。”
其實仙基橋很多人都是張大雷這種想法。不是仙基橋人冷血,而是這些城里來的知識青年來到這里之后,喜歡擺架子,對仙基橋人有種骨子里的看不起。
仙基橋人不傻,從這些知識青年的各種行為里,能夠看得出他們的高傲。
仙基橋人白天出門,很少有人會在自家門上上把鎖。因為沒有人把左鄰右舍當賊防。這個年代,仙基橋這樣的山村幾乎達到了路不拾遺的程度。人與人之間是非常信任的。打個比方說,張方清從河里釣上來一條魚,將魚掛在路邊的,只要在魚上放一個草結,別人就知道這是有主的東西,就算看到了,也根本不會偷偷撿走,因為那就是偷了。這個年頭,臉面比肚子更重要。大多數人寧肯餓死,也不會去偷別人家的東西。當然,極個別的手腳不干凈的人也是存在的,如同過街老鼠一樣被人唾棄。
知識青年的輕慢、提防,一點一點觸動仙基橋人脆弱的神經。慢慢地讓兩個團體涇渭分明起來。
仙基橋已經慢慢地出現了一種聲音,對大隊拿公家的糧食給這些知青口糧,非常不滿。仙基橋人自己尚且吃不飽,現在卻還要去供應一批不相干的人,誰都不愿意。
常興站在一旁看了一會,便覺得有些無聊了。
“你們看吧,我上山去了。”常興說道。
“別急著走啊。天黑了,才有好看的呢。”張大雷連忙將常興拉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