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瑤笑了起來“出身顯貴又如何呢,能給太子帶來什么好處他的太子之位穩固,無需太子妃的顯貴出身來給他錦上添花。”
“倒也是。”紅玉點點頭。
“溫順,賢良,這倒是不難找。”幾個心腹開始思忖自己往日見過的那些官宦人家的小娘子們,有哪些符合這些品格要求的。
“這件事,就要勞累你們多看一看了。務必隱秘謹慎一些,莫要被人看出端倪來。”范雪瑤叮囑她們小心行事。
紅玉答應道“我等明白。”
畢竟選太子妃一事要是傳了出去,外面聞到了風聲,就會有所準備。到時候縱使她們眼睛明亮,也很難在有意準備下看出哪些小娘子的真實面目。
既然有了吩咐,她們自然盡心去操辦,借著女眷間的往來,不著痕跡地觀察適齡官宦家小娘子們的才貌,性情與品行。
她們觀察的十分用心。
畢竟太子妃,是主子的兒媳婦,是未來的皇後。挑了就是一輩子的事,要是選錯人,無疑是件麻煩事。不慎重不行。
楚煦的及冠禮,楚楠操辦得很隆重,甚至為此大赦了天下。圣旨上還提起皇後,說她柔嘉表范、風昭令譽于宮庭。還為他生育了太子這樣的麟兒,什么恭良什么賢淑,夸的叫天下人都知道了他對皇後與太子母子的深深愛重。
冠禮之后,就是楚煦的大婚。
太子妃的出身并不是很顯貴,她的父親領著個寄祿官,家中祖父是集英殿修撰。往上數的話,家中先祖曾出過一個皇後。說起來也算有舊貴。
新婚過后,楚楠便開始讓此時雖然才年十六,卻已經算是成年人的楚煦參政。這道旨意出來后,便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對。因為大梁皇子,哪怕是太子,都沒有議政的權利與義務。
大臣們認為太子議論朝政的話,是兒子非議父親,于理不合。反對的大臣其中不乏擁皇黨。他們擔心楚楠還在壯年,而太子此時貿然接觸朝政,會使官家心生芥蒂,因此猜忌太子。
而太子若是為此韜光養晦,又會有損英明。
可在楚楠的堅持,以及范雪瑤的動作下,順利使楚煦入了朝。他們早就商量好了,一開始只是讓楚煦議政,然后讓他裁決,最后讓他任京都府尹,判一府之事。鍛煉他處理政務的能力。
而范雪瑤早幾年就開始悄悄安排一些小事小務讓他處理,鍛煉他,熟悉政務。因此雖然他初初參政,卻手到擒來,做的有條不紊。楚楠很欣慰。覺得他不愧是自己與瑤娘的孩子,果然聰慧。
這幾年,在范雪瑤大力促成下,海上貿易很是發達,帶來的財富令國庫充盈。但也因此,賊寇的頻頻騷擾,讓楚楠了解到大梁的沿海地域的軍力薄弱之處,一來要加深沿海防線,二來要練水軍。
他正值壯年,如今國庫充盈,有許多沒有實現的抱負,如今都有可以努力的余地。他盡力將所有的思想都灌輸給長子,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抱負。
至于兒子大了,是不是他就老了呢
這樣的想法,在范雪瑤的陪伴之下,一刻都沒冒出來。他只是覺得自己這輩子很足夠了,老了,就是與她白頭到老,有什么比這更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