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海量的信息資源,一下子成了很多人的精神支柱,其實正是由于人們對信息的極度饑渴才形成的。
還沒等到十幾二十天,就連茶館里的說書先生,都想辦法淘換一張報紙來說這上面的新鮮事。至于說臨安城的官員和讀書人,更是將這些報紙當成了了解朝堂和周邊形勢的窗口,每日里研讀不休。
在這里面,有一些嗅覺敏感的人,非常清楚的聞到了里頭的味道。
軍事地圖這種東西刊登在報紙上,這件事情可謂是可大可小。既然這個報社敢這么做,就一定有人在他們背后撐腰。
而楊正吾的那些黨羽們的奏章,居然都一字不差的出現在報紙上。那這件事只要稍微一想,真相就昭然若揭了。
就在這張報紙的后面,有一個他們誰也惹不起的龐然大物
這個幕后黑手,人人誰都知道是誰。所以即便這份報紙有著很多逾越犯禁之處,都沒有人敢在朝堂上提上一句半句。
隨后,在金國之戰發生之后,這幾天臨安日報的銷售量,又是陡然之間拔高了一截
臨安日報社一口氣派了幾名記者,成天盯著朝堂上的軍報。淮南東路的戰事一有消息,報紙立刻就飛快的轉發,快得讓人目不暇接。
而有的戰地記者,甚至直接被報社派到了血火紛飛的高郵城,在那里把每日的戰況描寫得活靈活現。
一時之間,臨安城中的氣氛陡然一變
臨安城中尚武之風大起,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都拍著桌子,立志要上陣跟金軍死磕。甚至有的文人士子為了顯示為國分憂,替百姓抵抗侵略的決心,還特意買了寶劍佩帶在自己的身上。
報紙上對于金國侵略經過的那些地方,當地百姓們遭受荼毒的慘狀活靈活現的描寫,讓所有得到消息的眾人都是義憤填膺
如今戰爭對他們而言,已經不再是從遙遠的地方發生的事,而是近在眼前。這讓大宋民間抵抗侵略、強國強軍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如今的張天如,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已經儼然躍升為一代年輕士子的領袖,他在士林中的聲望也是如日中天,無與倫比。
就因為他始終在辦報的過程中,都保持著公平公正的態度。對于各個方面的呼聲和發言來者不拒,全都一一如實刊登,讓公眾自行評判。就因為這種態度,使得他獲得了偌大的聲望。
一直到臨安百姓終于等來了沈墨的戰報,得知他們的沈郎君帶領著一千精騎,在敵軍后方燒毀糧草、奇襲界首,給敵軍造成了重大殺傷之后,忽然消失在洪澤岸邊的消息,臨安城的百姓們一時全都是憂心忡忡
十二萬金軍的陣營中,殺入了自己這邊一千人的鐵血之軍,這樣的戰局戰況,真是看得人驚心動魄,勾得人欲罷不能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