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正月,就是三年一次的科舉。
隨著科舉臨近,京城的氣氛變得熱鬧中透著緊張。
參加科舉的舉子們,就像是一根根緊繃的弓弦,隨時都有可能崩潰斷裂。
臨時抱佛腳的人大大增加。
京城周邊,各大寺廟道觀,生意爆好。
全是臨時抱佛腳的舉子。
大家燒香拜佛,祈求菩薩保佑。
菩薩會不會保佑大家,不知道。
只知道,時間不隨人的意志停止,而是狂奔向前,轉眼就到了科舉的日子。
山河書院的師生,集體送參加會試的舉子下山。
李大人已經來到山河書院將近一個月。
身為山河書院,有史以來官職最大的教習,他當仁不讓的站出來講話。
三元公楊元慶偷偷翻了個白眼,嫌棄之意,毫不掩飾。
孫狀元偷偷嘀咕,“李兄真會抓機會。這個時候也不忘在大家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三元公則說道:“這叫善于鉆營。當年他就是靠著這一手鉆營功夫,平步青云。”
孫狀元嘿嘿一笑。
自從李大人來了山河書院,他時常都能聽到雙方的黑歷史。
很好,非常好。
多說點對方的黑歷史,滿足他八卦的欲望。
好想將聽來的八卦,刊登在生活秀上頭。
最終,孫狀元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這個想法太危險了,他會被楊兄李兄聯手滅口。
李大人講完了話,成功刷了一波好感。
學子們紛紛乘坐書院準備的馬車,下山,前往考場。
“多大把握?”
李大人來到三元公身邊,悄聲問道。
三元公傲然道:“我們書院的學子,長期在號房實戰。應對科舉,駕輕就熟。只要考試的時候正常發揮,今年的成績一定不會差。”
李大人挑眉,“國子監那邊的情況,可有了解?”
三元公說道:“國子監經過去年的重創,不足為慮。”
“不可大意,當心陰溝里翻船。”
三元公呵呵冷笑,甩了個眼神,讓李大人自行領會,然后轉身走了。
李大人嘀咕了一句,“一如既往的小氣。”
……
顧玖和劉詔也在關注這場科舉。
她同劉詔說道:“等科舉結束,朝堂上就該動起來。西北大都督府的提議,是時候出現在陛下的案頭。”
“先等科舉有了結果再說。你不擔心嗎?”
“擔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