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言之有理。”
常恩不敢多嘴多舌。
文德帝背著雙手,在大殿內走來走去,獨自思索這個問題。
功臣要賞,但是該怎么賞,是個很大的學問。
魯侯的爵位,至少在文德帝這里已經到頂,不可能給他升到國公。
不過裴蒙,身先士卒,理應厚賞。
還有劉詔,立下如此大功,將來壓制西北軍還要靠他,也不能不賞。
文德帝心頭已經有了主意。
“召陸愛卿,朕有要事同他商量。”
陸大人前往興慶宮面圣。
君臣二人關起門來,談了足足兩個時辰。
無人知道具體談了什么內容。
次日,文德帝又召見了各位皇子皇孫,考教學問。
御哥兒很低調,盡量表現得平庸一點。
文德帝對此不置可否,也沒拆穿他。
反而板著臉呵斥他,“年紀不大,想法倒是挺多。為何不想進宮讀書”
御哥兒偷偷腹誹:明明他已經上本陳述過理由,怎么又突然問起。
面上御哥兒還是老實回答,“啟稟皇祖父,山河書院有大儒。孫兒想要印證夫子們的觀點。”
真能胡扯。
文德帝胡子抖了抖。
只是隨口一問,“你打算找誰印證”
“回稟皇祖父,孫兒打算找三元公,還有孫先生印證。”
“想法不錯,就是太任性天真。你這是不合群,懂嗎”
“孫兒謹記皇祖父教誨。”
文德帝擺擺手,沒有深究。而是繼續考教皇子皇孫的功課。
朝臣們都弄不清楚,文德帝這是唱的哪一出。
不急著決定封賞功臣,反而有心思考察皇子皇孫們的功課,朝臣們大搖其頭。
“陛下莫非是在逃避”
或許有可能。
“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如此大捷,不賞會寒了人心。”
“御前請命,何人愿往”
“同去,同去。”
朝臣們最愛干的一件事,就是逼宮。
若能逼得皇帝妥協,那成就感,那滿足感,簡直無與倫比。
當然,逼宮也是有代價的。
遇到一個暴躁的皇帝,說不定咔嚓一下,人頭落地。
所以,逼宮一定要講究時機和策略。
現在時機剛剛好,相信那些勛貴武將都會站出來幫忙。
問文官為何如此積極替一幫武將爭取賞賜,有那么無私大方
當然不是!
文臣的根本目的,是想試探文德帝的底線。
事關魯侯,事關大皇子殿下,兩個人都是皇帝心頭的繞不過去的坎。
大好機會,不借機試探一番,這么多年的官場豈不是白混了。
文官們雞賊得很,上本逼宮。
文德帝一律留中不發。
文官們就越興奮,大有要將文德帝逼到絕路的架勢。
正當他們摩拳擦掌的時候,兩道旨意,猶如兩道晴天霹靂砸下來,將朝臣們給砸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