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場大捷,不能將功勞算在魯侯頭上,更不能替魯侯父子張目。
魯侯旗下的西北軍,本就尾大不掉,聽調不聽宣。
宣傳魯侯的功績,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朝廷不會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情。
那么宣揚大皇子劉詔的功勞,如何
朝臣們俱都沉默,這得看陛下的態度。
陛下沒有意見的話,將大皇子殿下拉出來宣傳一波,未嘗不可。
好歹壓一壓西北軍的威風。
如今總算有支能打的軍隊,朝臣們也終于擺脫多年來被西北軍支配的恐懼。
不過看陛下的態度,似乎,好像陛下不太高興啊!
打了勝仗都不高興,陛下可真難伺候。
朝臣們暗自腹誹,卻沒有人站出來為劉詔說一句公道話。
只是,打了勝仗,就必須論功行賞。
不賞,怕是會寒了人心。
朝臣們仿佛文德帝肚子里的蛔蟲,知道文德帝舍不得賞賜爵位,就主動提議。
“不如效仿去年,賞賜金銀。”
戶部有點不太樂意,卻也沒提出反對意見。
比起爵位,金銀好歹是一錘子買賣。
然而出人意料,文德帝竟然沒有應聲。
眾臣驚訝。
莫非吝嗇的文德帝,不僅不愿意賞賜爵位,連金銀也不肯給嗎
“還請陛下定奪,究竟該如何賞賜有功之臣。”
文德帝不發一言,直接拂袖離去。
常恩一聲唱喝:“退朝!”
然后也跟著跑了。
朝臣面面相覷。
諸位皇子內心偷偷發笑。這
劉詔立了大功又如何,還不是得不到父皇的信任和寵愛。
還不如他們這些留在京城的兄弟,既不用去前線過苦哈哈的日子,還能時常在父皇面前刷臉。
文德帝是在為賞賜有功之臣生氣嗎
不完全是。
文德帝回到興慶宮,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來,他并沒有動怒。
“密折到了嗎”
常恩躬身點頭,拿出一個上了鑰匙的木匣子。取出鑰匙,當著文德帝的面打開。
文德帝取出木匣子里面的密折。
最終,文德帝還是派太監前往邊關監軍。
他手中的密折,就是遠在前線的監軍寫回來。
翻開密折,文德帝細細看起來。
戰爭情況,不再是戰報上面的簡短幾句。
密折里面,詳細講述了所見所聞,雙方的矛盾,如何達成合作等等內容。
事無巨細。
文德帝一邊看一邊思考。
“成立西北大都督府,還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遏制住西北軍的擴張。”
“陛下英明。”
“劉詔不管政務,只管練兵打仗,實在是不應該。”
常恩低頭,嘴角抽抽,內心偷偷腹誹:大皇子殿下真敢插手地方政務,陛下又該急了。
“魯侯著實跋扈,然而能力毋庸置疑。這回作戰計劃,就是魯侯制定。很有大局觀,也算是居功至偉。奈何,朕賞無可賞。”
“陛下可否效仿上次的辦法,賞賜金銀。”
“如此大捷,單單賞賜金銀,已不足以酬勞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