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辦
豪族養的混混流氓,就派上了用場。
各種陰私手段齊上陣,逼得人不得不賣土地。
類似這種強買強賣,千百年來,每天都在上演。
仇恨,貧窮,宗族沖突,各種天災人禍,很多時候根子都在土地。
……
景明八年,皇帝和皇后醞釀多年的新土地制,沖破重重難關,經過各方妥協,條款進行了補充修改,終于出爐。
從景明八年八月初一開始,凡是大周良民,不分農工商,每個人名下最多只能有一百畝土地。
奴仆名下,一個人只能有十畝土地。
在這個標準內,十稅一。
過去購買的土地,只要個人名下沒超過一百畝,皆可享受此稅率。
凡是超過畝數,在一倍范圍內,統統課稅十稅五。
超出一倍,稅率遞增。
比如一個人良民,名下有一百二十畝土地。其中一百畝,十稅一。
多出的二十畝,十稅五。收獲一百斤小麥,就得繳納五十斤糧稅。
讀書人另有規定。
秀才功名,名下土地上限是一百五十畝,萌二人。
也就是說,除秀才本人外,家里有三個人可以同時享受擁有一百五十畝土地,十稅一的福利。
舉人,進士,逐步遞增。
做了官,比如中書令陸大人,百官之首,他名下最多可以擁有二十五頃土地,十稅一,萌二十五人。
……</p>
<strong></strong>伴隨著土地法的頒布,還有新出爐的奴仆法。
條條框框甚多,關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公告一出,瞬間讓整個天下都沸騰起來。
大街小巷,秦樓楚館,茶樓酒肆,全都在討論新的土地法。
報業司第一次大規模出動,要求天下所有報紙刊登土地法和奴仆法條例,并且刊登條例釋義。
同時三和快遞,少府錢莊,四海肉菜店,等等商業機構,也加入了這場宣傳大戰。
他們深入窮鄉僻壤,深入山溝溝,同當地村民解釋新的土地法。
以免有人借著信息差,渾水摸魚,胡搞瞎搞。
各家報紙都推出專題報告,連做三個月的專題不成問題。
這就意味著,接下來三個月,所有的新聞都要為土地律法讓道。
千百年來,人們最最珍惜的是什么
不是生命,而是土地。
上至皇帝,朝廷高官,下至鄉農小民,都在為了土地奮斗。
皇帝要開疆拓土,占領更多的土地,或是守住祖宗打下的疆土。
朝廷高官要為家族背書,大肆購買土地,越多越好。
小家族變大家族,大家族變豪族,豪族變世家,世家影響朝廷……
這是一條無限上升的通道,沒有人愿意舍棄。
鄉農小民,早出晚歸,辛辛苦苦,無非就是想買幾畝土地,為孩子們攢下一點家業。
就連大商賈們,賺不完的錢,還不是一直買買買,買進足夠多的土地。搖身一變,從商人變成地主士紳。
現在,大周不限制商人子弟科舉。
只要身份是良民,別管士農工商,都可以參加科舉。
甚至連宗室子弟都可以參加科舉。而且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考出了七八個秀才。過幾年說不定還能考出幾個舉人進士。
也就是說,商人已經沒必要改變自己身份。商人的身份不影響孩子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