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春芒君在《夏聞》、《山海經》、《抱樸文》等正經史書中都有出現,傳說中甚至被許多炎黃先民供奉為春神膜拜,極為尊榮。
可在一些民間野史里,這春芒君卻是牧人為食的妖魔,雖然能保佑一地風調雨順,卻需要繁衍生息在那處的人族,每年獻上婦孺吃嚼,殘忍無比。
不過無論是正史還是野聞,不管將這春芒君當成神靈,還是視為魔獸,有一點卻是不變,那就是它神通廣大,有著呼風喚雨之力,并能令萬物生發。
而由此演化出來的天命之力便是御風,降雨,操縱植株生長,治愈生靈重傷,甚至讓剛剛死去者復生。
這其中就屬御風之力用處最廣,無論是修法還是習武,都極易和功法配合,你能覺醒出這種天命之力,便連我都有著幾分羨慕。”
張還生自然知道自己的御風之能來自于修煉《龍象根本經》,覺悟了大威天龍的神通,和那勞什子的春芒君沒有絲毫的關系。
不過此刻身陷迷局之中,他自然不會解釋什么,反倒露出疑惑的神情道:“原來這春芒君的來歷是這樣,可它到底和我有何干系?”
“這便說來話長了,且容我慢慢告訴你知道,”楊沫聞言,斟酌著緩緩說道:“上古之時,炎、黃兩帝曾施展無上神通,將春芒君的血脈融進了人族大將張皓的身軀之中。
后來大夏立朝,這張浩的子孫,張靈角便憑著春芒君遺下的天命之力,博了個封君之位,在炎黃西南立國名為,春張。
后至商皇代夏,張氏一族雖然因為一心拱衛大夏法統,失了封國,可卻留下了萬古忠義之名,世代受人尊崇,丁口興旺。
而有一支張氏嫡系血脈,在七百余年大楚初立時,出仕齊候做了卿士。
至八十年前,那齊國接連出了幾個無道昏君,民心盡喪,后又任用商賈田恒為正卿,結果被那田恒恩施邦國,行了以田代姜之事,兵不刃血的將封國奪了去。
當是時,齊國次卿便是張氏族人張正猙,其在國中極有人望,是以田恒奪齊后,為安撫民心馬上便下詔書,任命那張正猙為正卿,更當面以祖先起誓,許下了‘田與張共治齊’的諾言。
可張正猙卻絲毫不為所動,直言姜候雖然昏庸合該喪國,但為卿者至君失國,仍無顏茍活于世,更何況與大逆者謀,之后撞柱而死。
而張氏其余族人聞聽此事后,一個個先是擊節而贊,接著自盡而亡,最后只余下一個年齡幼小的童子,闖進齊國宮廷。
在朝堂上,破口大罵田恒以臣代君的大逆之舉,并直言,因父兄宗親盡皆早死一步,現在自己如若也自盡,便是自絕祖宗祭祀,乃大不孝之舉。
所以請田恒賜死。
結果那田恒羞愧難當之下,不僅沒有殺死那童子,反而吞血三升,掩面而走,那童子求死不成,便留言終身不食齊粟,遠遁它國,隱于民間。
而他便是你的外祖,張公,張青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