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時間和實用性,李忠信最終選擇的是做熏魚。
熏魚和香酥魚相比起來,也是好處多多。
熏魚的煙熏進行腌制、煙熏等環節讓魚類的營養不流失,味道卻是鮮香美味,無論冬夏,熏魚都能夠保存一段時間讓魚不變質。
中國的熏魚有幾種,分別是生熏、熟熏、直接煙火熏、熱熏等幾種熏制方式。
李忠信在后世做度假村的時候主管餐飲這塊,對于熏魚十分內行,甚至吃哪種熏魚有什么好處都能夠娓娓道來。
制作熏魚的方法很簡單,李忠信也就是用了小半天的時間,就培養出來了兩個制作熏魚的婦女。
不過呢熏魚的制作方法李忠信告訴這兩名婦女不要外傳,如果把這種技術傳出去,以后會影響到李忠信的發展計劃。
熏魚制作成功以后,下午或者是傍晚打上來的大魚也不用賣,直接拿到制作熏魚的房子做成熏魚,然后由人專門走街串巷售賣。
這種做出來的熏魚,幾乎能夠媲美符離集香雞或者是燒雞的味道,頗受到喜愛吃魚、喜愛喝酒的人喜歡,剛一新鮮出爐,就在江城出現了大賣,幾乎是供不應求。
看到如此情形,李忠信讓董國忠和梁國富兩個人以村辦企業的名義,分別在江城兩個繁華地區成立了忠信副食商店,專門經營李忠信這邊生產出來的香酥魚和熏魚,以及一些農副產品。
計劃經濟的壞處相當明顯,買什么東西都要票,沒有票,你什么東西都別想買到。
可是,李忠信卻是進行了多次的以物換物,用手中的魚硬是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想吃魚,不用錢,也不用拿票,農民可以拿雞鴨鵝進行置換,也可以用家里的糧食山貨一類的東西來換取。
這些東西則被做成熟食,和熏魚,香酥白魚一起售賣。
商業口的人,手中都有著各種稀罕的布票、肉票之類的東西,李忠信也允許這些人,用手中的這些票來換取魚而不用花錢。
反正是只要李忠信認為值得交換的物品,都會拿魚進行交換看,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原因,忠信食品店來換魚的人特別多,甚至是十里八鄉的人都會到李忠信所在的食品店來進行交換。
交易時間一長,大家有了相互的信任,李忠信給予的收購價格可以說是江城市最高的,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時候,忠信副食品店在沒有國營商店和商業局的指標的情況下,開始有了穩定的貨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