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經油炸后,原本不含或含脂肪極少的食物其脂肪成倍地增加。
脂肪是高熱能的食物,雖然難已消化,但吸收率高,過多攝入必然導致熱量過剩。如果不通過增加運動來消耗過剩的熱量,日積月累,就造就了一個大胖子。肥胖則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血脂紊亂、糖尿病、痛風及某些癌癥的發生幾率大大增加,也使已有的糖尿病變得更加難以控制。
總而言之,洋快餐對于人身體健康的危害極大,但是,中國人因為沒有辦法,或者是因為崇洋媚外,有相當大一部分人依舊會選擇這樣的油炸食品。
而中餐則不同,中餐營養,中餐的特點是做法和食材選用遠比西餐多。從食物的營養科學方面來看,顯得比較健康合理,他們是高纖維素,低脂肪糖的食品。對國人來說更容易吸收。
中國餐飲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法國、土耳其烹飪并稱世界三大烹飪體系,也是我們中華兒女為之驕傲和自豪的地方。
中餐文化具有絢麗多彩的文化內涵和雄厚堅實的技術基礎,以味為核心,以養為目的,是文化、科學、藝術的結晶,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風格但同樣是無與倫比的餐飲文化。
李忠信覺得,只要能夠把中餐當中美味的食品進行大幅度的推廣,那么,中國人還會選擇享用中餐。
只不過中餐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所有經營飲食的商家都很封閉,而且沒有商家會想到擴大經營的規模,把快餐和食品推廣到全國化。
中國人最為熟悉的蘭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還有重慶小面等眾多的中華美食,也就是在2000年左右,才開始逐漸從一個區域而走向全國的。
另外那些什么排骨米飯了,什么揚州炒飯了,什么砂鍋骨架這些中國傳統的快餐美食,在這個時候也還沒有完全興起,只有有限的一些城市里面有,更沒有人能夠把這個東西做大。
李忠信有一種想法,在洋快餐還沒有大幅度進入中國之前,就把中式快餐推廣開來。
這種推廣,要按照嚴格的審查標準,嚴格的準入制度來做,所有的連鎖快餐美食店,都要按照總部制定的規矩來做。
只要嚴把質量關,口味關,服務關,今后外國和尚來了,能不能念好經,或者說是能不能在中國賺到錢,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情了。
中國想要變得更加強大起來,不應該是完全靠資源,或者是靠搞建議的加工技術獲取,應該體現在更多的細節上,只有中國的企業走出國門,賺外國人的錢,然后回到中國國內來花,那才能夠讓中國更加富強起來。
現在的這個時候是八十年代,中國的高科技或者是技術水平等方方面面都整體落后于發達國家,李忠信覺得,這個時候最能夠敲開發達國家大門的,應該是中國的超市和美食。
只要中國的超市和美食率先走出國門,今后中國的輕工業產品,也逐漸會伴隨著超市走出國門,慢慢的,擁有中國品牌的東西就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想要讓中國崛起,就一定要從點滴做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