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撤軍命令一下,滿清探馬往西明軍這點,便開始收縮一些了,更多的探馬被撒去了東邊,探明道路地形,并驅逐明軍夜不收,為大軍前進戰場屏蔽。
與此同時,被關押著的大明百姓,也多分到了一點食物。這不是滿清韃子發慈悲,而是即將要開始行軍,走幾千里路繞道蒙古回遼東,就必須要給他們多吃點才行。不能像關押在城內,可以餓得他們一點力氣都沒有,只要不死就沒關系。
于是,一天之后,將近九萬滿清軍隊,押解著將近四十萬人畜,還有無數車物資開始向東出發。這浩浩蕩蕩地,先頭已經走得很遠了,隊尾還沒有從城內開出。
與此同時,勇衛營因為和秦軍夜不收聯系上,雙方互通了消息之后,就立刻加快了速度,就在滿清軍隊開始啟程的時候,趕到了晉州和秦軍這邊會師了。
與此同時,之前撒出去騷擾多爾袞所部的明軍,除了有一部分比較倒霉,被多爾袞抽調軍力圍剿了之外,其他人也已經奉軍令趕回來了。
勇衛營這邊,原本一路追趕滿清軍隊北返,已經是疲憊不堪,士氣有點低落了。畢竟他們不是能壓著滿清軍隊打得那種。因為天子勁旅,為了能證明自己,為了回報皇帝,是跟著滿清軍隊不放。可與此同時,他們也擔心韃子會反包圍他們,畢竟人數和戰力,彼此之間其實還是有差距的。
但他們一到晉州城下后,聽說了京師那邊的變動,也知道了皇帝全力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時,又一個個活了過來。在抓緊休息的同時,也都想著不能被秦軍比下去,畢竟他們是正兒八經的天子勁旅
很快,有夜不收急報,把滿清韃子的最新動靜報了上去。
于是乎,盧象升為首,左右是洪承疇和孫傳庭,軍中監軍坐兩側,將領站兩排,開始了緊急軍議。
“諸位,建虜準備裹挾我大明百姓逃回遼東了。”盧象升坐在主位上,嚴肅了臉沉聲說道,“皇上為我們費盡了心思,如今是我們回報皇上的時候了。不管如何,之前沒有機會,那建虜返回遼東出關的路上,我們就必須抓住機會,解救被掠走的的大明百姓,奪回盡可能多的物資。如此,聽明白了沒有”
“明白”不管是誰,此時都是非常地嚴肅,沒有一個人敢嬉皮笑臉,哪怕高起潛也不敢,一起回應道。
接下來,便是商議建虜可能會走的路線。
不管是盧象升還是洪承疇,或者孫傳庭,他們也都是久經戰陣,經驗豐富,從夜不收回報的消息,再結合建虜軍中那么多人口物資等等,他們大概走什么路,基本上能猜出七七八八,路線就縮小到兩條路上。
建虜東去之后,沿衛河北上,如此一來,建虜可以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西邊,畢竟東邊隔著一條衛河,雖然是結冰時候,可有這河當著,不需要太多兵力就能看押住大明百姓和防止明軍偷襲。等北上到了三角淀之后,就有了兩種選擇。
一種是轉而向西,沿著三角淀這面巨大的湖泊西岸而走,這樣隔著那么大的三角淀湖泊,也不用擔心被明軍偷襲,更不用擔心明國百姓逃跑。畢竟三角淀太大,湖心結冰程度未知,人要跑上去,恐怕非常危險。但是,這條路的話,滿清韃子就要穿過三條河,這對他們的行程會有不少的耽擱。
另外一種選擇,是到了三角淀后轉而向東,沿著三角淀的東岸走,同樣可以用三角淀掩護韃子隊伍的西側。再東側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運河,也能適當做掩護。不過最終會到達天津,同樣要過河,但只有一條。
盧象升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建虜可能選得第二條路上,孫傳庭更是直接建議道“我們可以先行趕往天津,等建虜渡河一半時出擊,如此能分散建虜兵力,解救最多的大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