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之前奴酋努爾哈赤先是吞并了葉赫女真部,而葉赫女真部是以重騎兵聞名,由此,建虜軍中補上了重騎兵這兵種。而后,建虜又拉攏吞并草原部族,得到了蒙古的輕騎兵,還攻打朝鮮,強征了兩萬左右的火銃手。另外,東江叛將的投敵,又為建虜帶去了重炮和水師船隊。由此,建虜軍中各兵種皆已完備,實為我大明之勁敵也”
盧象升說勁敵,其實還是為了照顧皇帝的臉面。要是說難聽點,建虜軍中兵種之齊備,其實是完爆明軍這邊的。
盧象升說到這里時,并沒有自己一個人說完所有的,而是看向了洪承疇。
洪承疇會意,由他接著給崇禎皇帝介紹道“除盧本兵所述之外,建虜裝備之精良,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其精銳之白甲兵,每逢戰事,穿三層甲,防護力極強,刀劍難傷,箭矢難穿,很不好對付。”
“除此之外,如建虜之火銃,炸膛之事極少,做工皆很精良。還有建虜所用普通之長槍,也比我軍所用還要長幾尺。我軍將士還沒刺到敵人,建虜的長槍便已刺中我軍將士了。如此種種,微臣說句不好聽的,建虜之軍械裝備不但精良,且針對我軍將士還特意改良過。每次戰場上,我軍在裝備軍械上都要吃虧不少。”
洪承疇的這些話,崇禎皇帝有的知道,有的是第一次聽說,不由得很是吃驚。從這能看出來,建虜能崛起,確實是用心了的。
這么想著,他轉頭看向孫傳庭,覺得他應該也有話說。
果然,看到皇上看向他,孫傳庭便也恭聲奏道“不止如此,建虜對打仗的軍卒,不但待遇極厚,且賞罰分明,軍紀嚴明。就連名聲最差的朝鮮火銃手,到了建虜軍中之后,也變得驍勇起來,敢于正面和我軍將士對射而不后退。”
說到這里,他便給皇帝舉了個例子道“奴酋皇太極當初以漢人為兵丁組建炮兵營時,一等炮手賞銀八十兩,二等炮手賞銀五十兩。而我軍精銳之夜不收,一個月也不過二兩銀子而已。當然,這是極限,雖然不代表全部,可卻能說明奴酋之魄力,也是如此,我大明之軍卒,原本一觸即潰之軍隊,一旦投敵,反過來攻打大明的時候,卻是變得驍勇善戰起來。他們所劫掠走的財物,奴酋也會分一部分給他們。這種種手段,皆是讓人難以置信,這如何會是邊陲蠻夷能想出來的”
聽到這種夸獎奴酋的話,崇禎皇帝并沒有生氣,而是認真了起來。
后世有一種觀點,說滿清最終奪取了天下,實在是偶然的機會太多,是走了多少狗屎運才中了這么大一個頭彩。可一旦身臨其境,這么仔細分析之后,崇禎皇帝卻認為,滿清最能奪取天下,并不全是運氣。
要說滿清很爛,只是大明蒙古更爛,這種說法其實也不妥當
滿清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間,只是一群蠻夷,就因此看不起他們,這顯然不是正確的看法。以前席卷全世界的蒙古帝國,他們最初不就只是漠北的小部族而已么到后世囂張到有日不落帝國之稱的英格蘭,不也只是區區一個小島國家而已么
聽著三個臣子的分析,崇禎皇帝在心中不由得對遼東建虜的認識,又更深刻了一些。
見到孫傳庭說完,盧象升這邊接過話題又奏道“此次臣等能建功一二,實則不是我軍實力勝過建虜,而是陛下運籌帷幄之功,遠超建虜平時對我軍的印象,才有了這個機會,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取得了這么一個勝利。真要比建虜強大的話,臣等早就把剩下的百姓救回來,把剩下的那些建虜消滅在關內了。”
他說這話,確實是真心實意,并沒有一絲拍崇禎皇帝馬屁的意思。如果不是崇禎皇帝,那明軍就還是原來的明軍,就算個別驍勇善戰又如何,兵力不及建虜,照樣會被建虜所滅。
就比如說以前的戚家軍,白桿軍等等,對于大明來說都是一等一地強軍了,可最終還是被建虜打了個全軍覆沒。不管其中有殺傷多少敵人,可終歸是建虜贏了。
看到崇禎皇帝在思索的樣子,盧象升并其他兩人都齊聲向崇禎皇帝建議道“陛下欲建對虜之強軍,須得對癥下藥,不下大決心,大精力,只是抽調此次勤王軍的敢戰之士,怕是不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