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還有一些奏章,則是京師到天津沿線的地方官,快馬上奏說,建虜已經退去,糧食緊缺,再不處理那些百姓,就要出事了
對于這個,崇禎皇帝一邊下令把之前籌集起來作為軍糧的糧食,撥出一部分發過去。另外,也讓各衙門,包括戶部和廠衛都想辦法,盡量再湊集多一些糧食。
可是,反饋回來的消息并不好,糧價奇貴,京師都有不少百姓吃不起糧食在餓肚子了。
崇禎皇帝正想著這個事情的時候,盧象升等人的奏章就上來了。
他看了之后發現,他們這份奏章的大概內容,其實和戚繼光到薊鎮練兵時組建軍隊的思路差不多。琢磨片刻之后,便御筆填上了總兵之名。對武將的提拔,不經過兵部,直接乾坤獨斷了。畢竟這是御馬監轄下的軍隊,外廷管不著。
于是,受封
勇衛營設四總兵,分別為黃得功,周遇吉,楊國柱,盧大。
驃騎營設兩名總兵,主要負責重甲鐵騎的總兵是原大同總兵虎大威;負責輕騎的是賀人龍。
磐石營設兩總兵,正兵,也就是車營本部的總兵是孫應元;奇兵,也就是護衛車營的騎步兵總兵是曹變蛟。
這其中,盧大原本只是游擊,一躍而為勇衛營四總兵之末,一是他領天雄軍死戰,雖殘不退,救下盧象升之戰中功勞很大,本身能力就夠了。另外,也有沾了盧象升的光,這點雖然沒有明說,卻是不少人能猜到的。
周遇吉和賀人龍原本也還不是總兵,不過兩人在勤王戰事中功勞都不小。其中周遇吉在天津之戰中,阻擊衛河南岸建虜增援是為此次戰事的首功;而賀人龍則在秦軍第一戰中,包括城下之戰和圍殲五千韃子步軍的戰事中立下不少功勞。因此,他們兩人都被崇禎皇帝點了總兵。
曹變蛟、虎大威、楊國柱三人,原本就是總兵,不過都是地方總兵,此次調任為天子近衛的總兵,也算是升級了。在官銜上,也有加封為都督同知。
至于黃得功和孫應元兩人,原本就是南下剿匪有功,又參與此次勤王戰事有功,因此加封左都督銜。
如此一來,御馬監這邊的軍隊改制算是有了一個結果。
王承恩任御馬監掌印太監,轄下統領勇衛營、磐石營和驃騎營三軍,總兵分別有黃得功、孫應元、周遇吉、楊國柱、盧大、曹變蛟、虎大威、賀人龍共八名總兵。
其實,地方軍改變為天子勁旅,是有非常多的事情的。就比如,所有將士的主要家屬,都要行文地方,調到京師來。一則親人團聚;二則也有人質的意思,這是一直以來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