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崇禎皇帝透露的銀兩數目作為打底,盧象升和洪承疇以及孫傳庭便針對建虜的情況,提出了幾個方面的改編。
騎兵要組建,也同樣分為輕騎兵和重騎兵兩種。另外,又分出善騎射的輕騎兵以及騎馬步兵兩種。
這其中,重騎兵的作用就不用說了,當然是用來沖鋒陷陣,沖垮敵人陣型用的。
善騎射的輕騎兵,主要是牽制騷擾以及追擊潰敵用。
騎馬步兵,主要用于機動,并且隨時可用來保護或者搶占重要地點,己方軍陣用。
火炮營也要組建,從紅夷大炮到最小的虎蹲炮,都要有,以適應不同作戰需求。基于建虜目前也已經有輕重不等的火炮,因此明軍這邊,數量上最好具有壓倒性地優勢,至少要勝出,對算互相消耗,必然也要達到耗死敵人的目的。
火銃手也要大量配置,這其中,火銃的打造一定要精良,絕對不能出現一用就炸膛的情況。
另外,車營也要組建,當然,這其中也要分輕重車營。所謂的重車營,自然就是能攜帶重炮,車輛非人力可拉,需要配置畜力牽拉的那種。這種機動性會差一些,可隨大軍行動。不過輕車營配置相對重量較輕的火炮,可人拉,又或者能用較少的畜力便能較快速地機動。
冷兵器部隊自然也要有,比如長槍兵這種最普通,卻又非常實用地兵種。不過長槍兵必須都要攜帶弓箭,臨陣之時,長槍插于地,先快速射出盡可能地箭支,而后取長槍在手列陣迎敵。
基于此,御馬監轄下軍隊,除勇衛營之外,再設磐石營,驃騎營。說直白點,勇衛營就是步軍營了,而磐石營則是車營,驃騎營自然是騎軍營。這其中,以勇衛營人數最多,設兩萬余人;磐石營次之,一萬余人,驃騎營不到一萬人。合計一共是四萬人左右。
勤王軍如今能戰的將士,就算包括了原勇衛營的人馬,也才三萬人左右,缺口還差一萬。框架起來了,原勤王軍中的各軍最合適什么營這個,也討論出來,不過各營總兵這個,都是空缺,他們無權決定,但會根據其擅長和所立軍功加以標注。就這么著,整個改編方案經過兩天地忙碌之后,終于報到了御前。
而崇禎皇帝這邊其實也在忙碌,他下旨給內閣著六部商議盧象升、洪承疇和孫傳庭等人的獎賞,卻遲遲沒有結果,吵翻了天。甚至崇禎皇帝的案頭,更是有很多彈劾這三位領兵封疆大吏的奏章,理由要找,自然是有的。
比如說,孫傳庭和洪承疇兩人直到十二月底才趕來勤王,這是對君王的怠慢,勤王不力,不加以重處,何以警示他人,何以彰顯君王之威
至于盧象升這邊的理由就更好找了,讓建虜掠走了多少百姓和物資,還有失陷宗藩,雖然有小勝,可是過大于功,如若不嚴懲,何以對得起德王,對得起那些被建虜禍害了的無數百姓。
甚至還有人彈劾他們三人對武夫過于寬容,是居心不良,建議廠衛嚴查
對于這些奏章,崇禎皇帝都懶得駁斥,告訴陳寶庭等幾名貼身內侍,凡這種奏章,把上奏的名字記下來,奏章就留中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