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所有人的前途,氣氛顯得比以往更為肅穆。至少在這些文武百官看來,更是顯得有點悲壯。就好像有點荊軻刺秦王的那種悲壯心情。萬一真得是皇帝的證據無法讓人信服,那就唯有與官途訣別了。
這一次,崇禎皇帝也不耽擱,很快就駕臨,在群臣見禮之后,便開始了這一次的朝會。
都察院左都御史鐘炌率先咳嗽一聲,出列奏道“陛下,如今廠衛抓了眾多官員,導致京師官員人心惶惶,還請陛下明示,不知道這些官員所犯何罪之前所言之謀逆大罪,如今已經過去多日,不知證據何在”
他是都察院中少數幾個沒有被抓的,且都察院衙門中的御史,基本上被廠衛抓了個空。于情于理,他都要出來討個說法。
而且,首輔薛國觀并不能服眾,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皇帝的走狗,搞不好抓捕這么多官員中,就有他的主意在內。因此,就沒有人寄希望于薛國觀為他們出頭。
這種情況的發生,其實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楊嗣昌。就是他,在背地里添油加醋地把薛國觀的建議傳了出去,讓別人覺得,薛國觀壓根就不考慮文官這個團體,幫著皇權來損害文官團體。
禮部尚書林欲楫也跟著出列奏對道“陛下,謀逆大案,實在不易久拖。且前次剛有原成國公謀逆一案,如今又有上至內閣輔臣,下至糧商的謀逆大案,如若一直拖下去,恐于朝局不利,還請陛下明示。”
他們兩人都是暗中藏了辭官的奏疏,要是皇帝今天不給一個交代,就辭官不做了。
由他們兩人帶頭,其他不少臣子也紛紛跟著出列,附和他們的言論,焦點就集中在這謀逆大案上。因為貪腐的事情,是個人都知道,基本上都是有貪腐,皇帝要認真,反而不好說。因此,要想破解皇上動不動就讓廠衛抓人的局面,就唯有從謀逆這點上突破了。
看著底下的一大堆臣子全都要求公布謀逆一案的證據,崇禎皇帝心中不由得冷笑一聲,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包括民間,如今的輿論都為自己這個皇帝在誣陷他們謀逆而已。
掃視過群臣神態,崇禎皇帝便冷著臉說道“既然諸卿都想知道證據,那朕就今日公之于眾了吧”
說完之后,他便點名道“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何在”
“末將在”李若璉一聽,立刻出列抱拳應道。
“把人帶上來,與朝堂上給諸公說說吧”
李若璉自然知道是帶誰,便答應一聲,下去帶人了。
底下臣子聽了,都是不動聲色。他們要看看,皇帝到底是要帶誰過來說謀逆一案是不是誣陷,他們相信自己能看得出來
讓他們有點意外的是,錦衣衛指揮使帶來的人,竟然是兩名年輕女子。其中一名未被抓的御史還認出了這兩人,不由得失聲道“高知縣的女兒你們你們不是被建虜掠走了么”
來人自然是高青雪和高青菊兩姐妹了。
聽到聲音,聞聲看去,認得是自己父親的同年,以前曾見過幾次面的。
一見故人,便忘記了李若璉的交代,也沒有先給皇帝見禮,那眼淚就下來了,悲呼一聲“郭伯伯”
這郭御史倒是知道分寸,讓他們趕緊給皇帝先見禮,而后他倒是要聽聽,到底這兩位侄女會說什么
其他文武官員也都好奇,這兩位看樣子是城破殉國的高知縣女兒,她們能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