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淳還在繼續念著,這個時候,又念到了楊嗣昌收受誰多少多少銀子之類的貪腐事情,隨后,自然牽出了其他行賄的官員。念出來的這些官員,小數目的都沒念,一般都是數額比較大,情節比較嚴重的。而這些人,很顯然也已經被抓了。這些事情,就猶如一個藤上的瓜,順藤摸瓜,摸出了一大堆貪腐嚴重的官員。
念完這部分供狀之后,曹化淳便轉而念起那些被抓的其他官員的供狀,這其中,自然逃不開官場上最為嚴重的買官賣官事情,于是,原吏部尚書田維嘉的那些事情,又重新揭露了出來。
當曹化淳念到這里時,已經念得口干舌燥。于是,崇禎皇帝插嘴說道“朕之所以嚴懲田維嘉,治他一個欺君之罪,不單單只是他欺騙于朕,更是因為他敗壞了朝綱,把朝廷官職當作了他斂財的工具。買賣官位。諸卿不要告訴朕,如今之士林,可掏錢買官而后為國為民吧如果有這么崇高品德的人,當舉薦給朕,朕定當重用之”
說到這里,他忽然語氣一下嚴厲了起來,厲聲大喝道“如今之大明官場,已經成什么樣子了從如今朕掌握地貪腐情況看,雁過拔毛,有沒有”
面對皇帝的這種震怒,底下文武官員不知道為何,卻是松了口氣。
皇帝這下是承認了,歸根到底還是貪腐,這可是你自己親口說的,回頭就拿這話說事,如此一來,那謀逆罪名,終歸不能濫用吧
貪腐是貪腐,謀逆是謀逆,決不能混淆
崇禎皇帝說到憤怒處,竟然從御座上站了起來,滿面怒容,猶如一頭猛虎一般,似乎要擇人而噬,在那繼續厲聲喝問道“如今之官員,不管地方還是朝堂上,無論文官還是武將,只有手中有點權的,無中生有騙取朝堂賦稅,有沒有你們自己說,真正按照免稅田畝數交賦稅的,有幾個人做到了全都串通起來,虛報免稅田畝,把該交稅都歸為免稅,以此躲避賦稅,有沒有”
大明朝從來就沒有說,只要當官,所有田產賦稅全免,根本沒有這樣的事情。都是根據品級有限額的。只是,大多數情況下,這個限額是個擺設。特別是到明末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更是嚴重。
這個是頑疾,涉及所有官員,也不可能得到根治。不過拿出來敲打一番,還是有必要的。
面對皇帝的震怒,底下沒有人說話。
“層層盤剝克扣的事情,有沒有就只說軍餉一項,朝廷撥出去之后,有多少人會伸手克扣,軍餉到軍卒手中時,可有十一之數還有賑災銀子,到地方上時,可有多少是真正用在了賑災上面你們說說看,這種事情,有沒有,多不多”
對此,所有官員都是心知肚明,沒人反對。
“還有,內外勾結貪占的事情,有沒有朝廷撥下的銀子,用于朝廷采購的,有多少是落入了朝廷官員和地方商人互相勾結后的口袋中這種事情,有沒有,多不多”
還是鴉雀無聲,不過有官員倒是私下互相看看,眼神中都有詫異,似乎詫異于皇上怎么知道這么多事情
“獨斷專行任性的官員,視朝廷賦稅于私有之物,放置了籮筐到衙門口,賦稅愛交不交,用朝廷的賦稅來博取自己愛民的官聲,這樣的官員,有沒有,多不多”
這種事情,在大明朝多見于地方,且集中在江南地區。上至巡撫,下至地方,都有這樣的事情。崇禎皇帝所舉這個例子,是其中幾個特例,已經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其他官員雖然沒有這么明顯,可類似的事情也沒少干。也就是拿朝廷的利益當作籌碼,去換取自己的名聲。
“巧立名目索取的官員,又向百姓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據朕所知,百姓所交的錢財中,一大半都是這種。百姓最終棄田逃匿,甚至鋌而走險,有很多都是被這種官員無休無止地索取所逼的,這種官員,有沒有,多不多”
“還有,遇到事情,有好事的,就優親厚友偏袒,沒有利益的事情,或者要付出精力解決的事情,就是推諉扯皮刁難,這樣的官員,有沒有,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