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官員,那個不是在京畿之地有點產業的。可每次建虜入關,都要損失慘重一次。還有的人,不在京畿之地的產業,照樣受到了流賊的威脅。而流賊的產生和泛濫,有何晉商把大量北方物資送去遼東有關。這筆賬,怎么樣也都要算晉商一份。
這件件樁樁的事情加起來,又那里還有人會同情這些晉商,同情這些反賊的同黨。
崇禎皇帝在證據公布完了之后,帶著怒意厲聲喝道“這些晉商以及同黨,朕定為謀逆,可有過份其他貪腐的,朕可有定為謀逆朕告訴你們,朕是講理的,是以德服人的。如今,誰還有異議”
聽到這話,文官武將就更是放心了,皇上果然理智,只是把這些晉商以及同黨定為謀逆而已。因此,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奏道“陛下圣明”
崇禎皇帝見此,稍微舒緩了一點心情之后,便公布了勤王軍統帥的任命,正式進行了公布。
也就是孫傳庭升任薊遼總督;洪承疇加太子少保,調任宣大總督一職。盧象升作為勤王軍統帥,打跑了建虜,可也被建虜掠走了二十來萬的百姓,還有失陷宗藩。這些過錯,晉商以及同黨要負主要責任,可盧象升也同樣要負點責任,算是功過相抵,因此調任保定總督。
另外,由宣大總督洪承疇舉薦,赦免陳奇瑜之罪,重新擔任三邊總督,負責防御河套蒙古以及鎮壓流賊。
還有,晉州知州陳弘緒守住晉州有功,傳播守城經驗有功,賜同進士出身,升任登萊巡撫。原昌黎縣令左應選,受人污蔑受罪,如今已奉旨回京,同樣賜同進士出身,任順天巡撫。
還有兵部職方郎中楊廷麟,封為右僉都御史,明確其職責為按律嚴格選拔普通御史。
右僉都御史的官職,如果外出地方上,那就是已經夠格巡撫地方了,這也是對楊廷麟在勤王中來回奔波,掌管錢糧卻無任何過錯的獎勵。
另外,大明對御史的選拔,其實是有嚴格規定的。即規定御史必從進士及監生中有學識并通達治體者選任,吏員出身不得為科道官。
永樂以后,對御史和給事中的人選要求越來越嚴格。一般來說,年齡要在三十到五十歲之間,太過年輕者缺乏辦事經驗,而年齡過大則沒有朝氣。
宣德時又規定,新科進士不得直接授科道官;
成化時增加規定進士必須歷任三年以上,才有資格成為御史言官;
而到弘治時又規定舉人出身的教官必須歷任六年以上且才行出眾才能出任科道官。
對于這些規定,崇禎皇帝只有對第一條做了要求。也就是所謂的“學識并通達治體者選任,吏員出身不得為科道官”這個,這個是御史的基本條件,修改為精通大明律,無任何惡跡;如果是吏員出身,除以上兩個條件之外,還需要有刑事經驗,則可異地為地方都察院的御史;如果想升任京師都察院,則必須有十五年以上地方都察院履歷,且其履歷為優等。
之所以這么改,是在大明朝,其實真正做具體事情的,都是那些名不經傳的吏員。而吏員這些,很多都是世代家傳的。精通律法的,也往往都是這些人。雖然有很多作奸犯科者,可總有一些對官場非常了解的。由他們來督查地方官員,反而會非常得心應手。給了其一條走上官場的光明大道,相信不少人會珍惜這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