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怕是不合適吧”首輔薛國觀第一個提了反對意見道,“雖然如今朝廷是有點錢了,可這也只是一錘子的買賣,要是連這種事情都要花錢的話,這錢估計也用不了多長時間的啊”
一邊的盧象升聽了,也是奏對道“陛下,此事一旦開了口子,那以后怎么辦其他差役怎么辦微臣以為首輔的顧慮,還是要考慮下的。”
孫傳庭也在,同樣站出來反對道“陛下,這可不止我大明朝是這樣的,就算以前的朝代,也都是如此,何至于破例呢”
崇禎皇帝見自己的幾個心腹臣子都反對,不由得低頭想了一會,而后抬頭對他們說道“諸位愛卿說得也是有道理,那這樣好了,朕就退一步,皇家所用工匠,就按朕說得辦,其他的,就還是按照原來的辦,如此可以吧”
剛才的時候,他向自己的心腹提出,廢除現在的勞役制度,包括工匠,不再是無償要求各行百姓為官府做事,而是改為薪酬制。
自古以來,百姓的負擔就分兩個部分,一個是稅,一個是役。甚至可以說,對于老百姓生活的影響,有的時候,役要比稅大多了。因為這個役,不管是什么,押送糧食,修路,興修水利,甚至是當衙役等低聲差事,都是屬于役的一種,要是輪到了,就要無償去做。
有些大的勞役,比如修長城之類的,很多人去了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的。哪怕不是修長城,只要官府不仔細一點的,很多勞役,也很難安然返鄉。
不過在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改革之后,一切都可以折算成銀子。包括役,也是的。只要交了銀子,就可以不用服役。
但不管怎么樣,役這個東西,就是壓在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官府的運轉,也要靠著役和稅這兩條腿才可以的。可如今,崇禎皇帝卻突然提出,要廢除這個無償役,改為薪酬制。對于后世人來說,這個不要太普通,可對此時的人來說,卻是一件非常讓人震驚的事情。
因此,哪怕是他的心腹臣子,包括薛國觀、盧象升和孫傳庭,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反對的意見。
對于這一點,其實崇禎皇帝有料到了。只是對于古人的態度,他多少有點沒把握,就試著提出來,如果能接受,那就是最好了,不能接受,那他可以退一步。
剛才之所以還考慮了一會再回答,是因為他原本是想回答薛國觀的問題的。
如果廢除了免費的役,那所有的壓力就都在這個稅上面。按照這個時代的人來理解,光靠稅是不可能支持朝廷的運轉的。但對來自后世的崇禎皇帝來說,卻完全不是問題。只要大力發展商業,各地溝通有無,就能極大地促進各地的生產力。只要商業總量提升上去了,那么在商業稅方面以及商業發展所帶動的各地產業稅收的增加,就能彌補役這一塊的免除。甚至他已經在計劃內的打算,也能給朝廷,給他帶來足夠的利潤來支撐朝廷的運轉。
不過崇禎皇帝最終考慮到,這些事情,對于古人來說,解釋起來還是有點難。與其浪費口水,不如先做個試點,以此來推廣,遇到的阻力應該能大大減少。
要不然,再好地政策,下到地方執行后,以華夏人的聰明才智,都能給你解讀并執行到一個你怎么樣都想不到的歪路上去。
這一點,歷史上已經很多次證明了。特別是國家越大,這種制度上的改革,就越是艱難。
此時,聽到崇禎皇帝讓步了,薛國觀看看盧象升和孫傳庭,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后,才向皇上奏道“陛下,此事一定要做么”
看樣子,他們還是想再勸勸皇帝。
崇禎皇帝聽了,不得不再解釋道“朕問卿等,一直以來的勞役,百姓可有熱情能積極主動地去做事么還是說,要靠官府的監督、鞭撻、強壓才能完成該做得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