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來說,薛國觀對于軍事上的懂得要少一些,因此他最先回過神來說道“陛下,這這不可能吧”
他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說得話還是一樣,甚至照樣帶著結巴。
這一次,崇禎皇帝卻是一臉地嚴肅了,看著他問道“有什么不可能朕來問你,以前的時候,攻城用得是投石車,那個時候,能想到用火藥來推動鐵彈的紅夷大炮么以前的時候,火藥用來放煙花,可有想到過,火藥配方改進之后,卻能用于戰爭”
聽著他舉得一個個例子,薛國觀這次連結巴地話都說不出來了。因為崇禎皇帝的話,他沒法否認
崇禎皇帝說了一會后,再看向其他兩人,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大明的匠人水平,已經停留在原地太長時間了。很多方面,西夷已經走在了我們的前面。相信你們或多或少都見識過那些西夷傳教士帶來的東西了吧”
事實上,就連紅夷大炮,都是西夷帶來的。也因此,才叫做紅夷大炮。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東西,比如望遠鏡,鏡子,鐘表等等,全都是西夷所帶來的。
以盧象升等人的聰明,已經猜出了皇上想表達地意思。別人可能會對此不以為然。可盧象升和孫傳庭卻知道,紅夷大炮、望遠鏡,還有西夷地鑄炮手段,炮兵地技術,確實已經比大明厲害。如果長此以往下去的話,如果西夷離大明近得話,那后果就難以想象了。
因此,他們兩人的表情,立刻便嚴肅了起來。其中孫傳庭更是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圣明,我大明也該是變一變的時候了”
其他兩人,雖然他們可能還是無法想象皇上所舉的例子,可是,這不妨礙他們最終贊成皇帝的想法。
于是,具體的細節,君臣就開始進一步討論了起來。
崇禎皇帝有后世的腦洞和經驗,而他的臣子,是活在當代的頂尖人物,一起討論出來的,就能接地氣,具有可操作性。
在結束討論的時候,孫傳庭和盧象升就要去赴任了。
崇禎皇帝看向孫傳庭,交代他道“卿去了山海關,放手去干,替朕看好山海關。給朕一些時間,等來日穩妥了再反攻遼東,收復失地”
“微臣遵旨”孫傳庭聽了,立刻領旨道。
接著崇禎皇帝又轉向盧象升,也給他交代道“卿所提議的組建騎軍之事,朕會盡量滿足的。只是大明目前缺馬,湊集戰馬還需要時間。另外,水師的事情,乃是卿重建東江鎮的基礎,不用等福建水師的消息,自己先打造戰船,招募水兵。”
“微臣遵旨”盧象升聽了,也是立刻領旨道。
他一直主張走精兵路線,領到的旨意,是他重建東江鎮,牽制住遼東建虜,那最好的,還是有一支戰力強悍的騎軍,只有這樣,才能讓建虜不敢主力盡出,繞道蒙古草原襲擊關內。
因為,他的想法,之前的時候已經給崇禎皇帝提過。也是如此,才有了崇禎皇帝的這番話。
他們都知道,就目前來說,大明軍隊還不是建虜軍隊的對手。哪怕御馬監轄下的三大營都派出去,哪怕是有過天津大捷,可也一樣不會是建虜軍隊的對手。
因為如今的三大營,有將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是新招募的將士;而且他們的軍械護甲什么的,也不如建虜,且兵力還比建虜主力都少;已經沒有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可能,正面作戰,想打贏建虜,太難了。
因此,必須穩住目前的情況,一步步來,憑借大明的國力,扭轉雙方的軍力差距,直到踏平遼東。
等說完了這些之后,天色已黑,君臣之間也就沒再繼續議事了。
幾天之后,鐵匠柳成業和他媳婦從城外回到城西,鄰居看到,便道一聲“回來了”
“嗯,回來了”柳成業就這么答應一聲,準備走回自家院子時,忽然想到什么,便又問鄰居道“有沒有衙門的人來找過我”
“不知道啊”他鄰居回答道,“我也就比你早回來半天而已。”
他家這個鄰居,叫王東明,也是個手藝人,做木工的,同樣家在城外,有親人死于這次的建虜之手。
說到這里,就聽王東明忽然長舒了口氣道,“拜祭了之后,就感覺輕松了不少。要不然,整天想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