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儉這么想著,轉頭看向崇禎皇帝時,發現皇帝的臉色好像也有點嚴峻,似乎也是想到了這點。
離得近了,能看到那名夜不收確實臉色慌急,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消息。
鄭崇儉看了,心中更是震驚。如今的軍力,是從未有過的強大。這一點,相信這個夜不收應該也是清楚的。可他還是慌急成這樣,該不會,什么地方發生了非常大的暴亂又或者,有藩王宗室被反賊殺了
他正在胡思亂想時,錦衣衛已經核實了那夜不收,放了那夜不收過來稟告情況“陛下,涇陽地區發生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正在吃那里的莊稼”
“什么”崇禎皇帝聽得一怔,有點不信地確認道。
“什么”鄭崇儉聽了,也是大為震驚,這個消息,比聽到流賊造反還要讓他震驚。
夜不收聽了,便連忙又稟告了一遍。
事實上行,大旱之年,有蝗災不要太正常。因為干旱季節,是有利于蝗蟲繁殖的。特別是在明末這個亂世,大旱之下,哪還有百姓做預防措施,有據可查的大面積蝗災,在崇禎年間的時候,幾乎每年都有。也不止陜西這個地方,包括河南、山東等地,全都多次爆發過蝗災。
崇禎皇帝確認了蝗災的消息之后,不由得很是揪心。難得關中平原這里糧田還可以,竟然又爆發了蝗災。如今能做的,就只能是盡量降低一些損失了。
這么想著,他立刻下旨,全軍急行軍,趕往蝗災災區。甚至他自己,都跟著騎軍,先一步趕去涇陽。
至于流賊,這個時候不重要,可以先放一放。
到涇陽也就十多里路遠,騎軍趕路,并不要多少時間。
當崇禎皇帝領著大軍趕到涇陽北郊時,不要說這里的糧田了,包括雜草等能看到的綠色,全部都已經沒了。田間地頭,還能看到一些落單的蝗蟲在撲騰。
看到這些,他不由得心中很是沉重。本來就是大旱,百姓生活艱辛,突然又來了這一場蝗災,把見到的所有綠色都吃掉,如果自己沒來,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會餓死,又有多少百姓鋌而走險,走上了造反活命的路。
等離涇陽再近一些,崇禎皇帝看到城北那邊,黑壓壓地有很多人。遠遠看去,應該是涇陽城的百姓。
他們應該是在大力撲殺蝗蟲了吧崇禎皇帝見此,不由得心中想著。
或者是聽到了如雷的馬蹄聲,讓陜西這邊已成驚弓之鳥的百姓都嚇到了,那人群明顯有散開的跡象,似乎是想逃入城中。
雖然遠望就能看到紅色,可流賊中一樣是有邊軍軍卒的。而且,官軍來了,難道又會是好事么
不過崇禎皇帝所領的騎軍,乃是驃騎營和關寧軍,是大明騎軍中的精銳,速度之快,讓那些百姓都來不及逃回城中,就已經呼嘯而至了。
看到裝備精良的騎軍過來,這些百姓就心安了點,他們最怕的就是那種像乞丐一樣的朝廷官軍。
“敢問是哪路官軍,哪位上官領軍”一名縣令從人群中出來,身后跟著一幫子鄉紳,陪著笑容問當面的大明將士道。
不過他沒有得到答復,明軍將士們,只是迅速讓開一條通道,而后在兩邊警戒,虎視眈眈地看著這大群的涇陽百姓。
事實上,這些百姓也同樣在打量著這些精銳的騎軍,有的面露恐懼,有的帶點好奇,也有點一臉麻木,了無生氣的樣子。
這縣令有點納悶,不過見這陣勢,他便知道,應該是有大人物領軍,便抬頭望讓開的通道處看去。
這不看還沒事,一看之下,頓時嚇了一大跳。只見一群武將簇擁著一個年輕人正驅馬過來。最為關鍵的是,緊貼這個年輕人的,還有一群錦衣衛,甚至其中一個錦衣衛,穿得是蟒袍,不是錦衣衛指揮使,還能是誰
錦衣衛指揮使出現在陜西的事情,他自然是聽說了,畢竟把瑞王給抄家了,這個事情,本身在陜西就引起了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