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種做法,是將蝗蟲去翅腿,穿簽子上以碳火慢烤,烤時蝗蟲上要刷勻食用油,以保證烤出的蝗蟲外焦里嫩。然后再撒上少許孜然粉,鹽之類的佐料等。這香氣之撲鼻,比起之前油煎還要讓人垂涎三尺。
當然了,這些事情都不是崇禎皇帝親手去做的,而是他講述之后,自有軍中老手去操作,而他也和其他人一樣旁觀。
夜色漸深,滿天的夜空中,星星耀眼可見。御駕所在的香氣,飄向四周,讓所有將士都不由得心生向往,皇上那做得蝗蟲宴,似乎非常好吃啊
當然了,軍卒這邊的蝗蟲處理,就沒有這么講究了。
等到快要做好之時,崇禎皇帝甚至還讓人傳來涇陽縣令,以及幾個積極做事的鄉紳,讓他們一起食用這蝗蟲宴。
當然了,崇禎皇帝先動筷子,每種嘗一口,每吃一種,他就露出很享受的樣子,連道美味。
他的這話,頓時引來不少“咕嚕”聲。卻是在座的文官武將們,忙碌了一天,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還被皇帝這么誘惑,簡直是有點急不可耐了。
等到皇帝讓他們嘗了之后,一個個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文官還好一點,還講究點吃相。武將們,比如賀人龍等人,那吃相,就沒法看了。不過就算一邊吃,還在一邊連聲贊道“好吃,好吃”
事實上,這個時候,就算再難吃的東西,他們也會覺得香
在這之后,在場的不少人回憶起這一夜的美食,一個個都非常地懷念。他們也私自再去做過一樣的蝗蟲宴,可是,卻再也沒有記憶中的美味。當然,他們是把這個區別歸結為皇帝的御廚手藝好的原因。
這個事情傳開之后,可以說人人仿效。皇上都吃的蝗蟲宴啊,又有那么多人稱贊那蝗蟲宴的好吃,要是自己不吃上一吃,嘗嘗那蝗蟲宴的味道,就實在太讓人遺憾了
就這么著,有了皇帝的示范效應,大明境內地蝗災,就再也沒有歷史上那么大的影響了。
除了預防得當,很少再有發生蝗災之外,還有很多富戶,一聽說有蝗蟲成群出現,就會立刻懸賞求購蝗蟲,吃上一頓盼望中的蝗蟲宴。
這一點,其實崇禎皇帝早就料到了,所以他才會在當時邀請了涇陽縣令和鄉紳一起吃蝗蟲宴,就是想讓這個消息傳得更快一點。
不過有一點,卻是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
在他走之后,涇陽百姓為了紀念皇帝親臨涇陽這事,在他撲殺蝗蟲的地方和吃蝗蟲宴的地方,都立了碑來紀念。由此,又帶動了大明的文人墨客,只要有途徑附近的,都會跑來一觀,紀念皇上當年在這里的往事,并且往往還會賦詩幾首。最終,這里就成了涇陽的旅游勝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