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歷朝歷代,又有多少王朝能有這樣的武將。一輩子就都為國征戰了,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她的兄弟、兒媳都為國戰死,可以說,滿門忠烈不為過。
宋朝有楊家將的傳說,在大明,可也是有白桿軍的
馬祥麟聽到皇帝問話,便立刻神態恭敬,連忙回奏道“母親身體好得很,末將臨行之際,還恨不得自己親自領軍,為陛下馬前卒,征討流賊”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笑了,點點頭道“如此,甚好,朕亦放心了”
說到這里,他停了停后,忽然嚴肅了一點說道“如今云南的阿迷州之亂,到如今還未平息。朕對黔國公的能力,還是擔憂的。叛亂不息,苦得還是百姓。不過朕所領之軍,多是北人,南下平亂的話,于云南的氣候恐難以適應,怕會水土不服,引起大規模的非戰斗減員,這是朕所不愿見到的。”
聽到這話,馬祥麟頓時心中一喜,連忙請戰道“陛下,末將愿往”
崇禎皇帝聽了,心中有點欣慰,不愧是秦良玉教導出來的兒子,能為國分憂。
這么想著,他便點點頭道“朕也是這么想的,白桿軍南下平亂,就沒有那么多制約了。另外,秦老將軍既然也想為國出力,那朕就特旨,令秦老將軍也一同南下,為黔國公參贊,居中指揮,爭取早日平定阿迷州之亂”
說到這里,他又補充說道“黔國公還年輕,而秦老將軍的經驗豐富,這一老一少互相配合,朕相信,應該能早日建功的。另外,朕再賜秦老將軍以密奏之權。”
一般來說,都是武將打仗,文官指揮。
在原本的歷史上,秦良玉也受崇禎皇帝器重,可是她領兵打仗,照樣要歸四川那邊的巡撫,甚至巡按管轄。
但如今,崇禎皇帝給了旨意,讓秦良玉去幫黔國公,意思很明確,就是黔國公太年輕,對于戰事經驗太少,秦良玉的經驗豐富,實際的指揮作戰,就由秦良玉去指揮了。
雖然云南的情況特殊,雖然名義上指揮的還是黔國公,可這份旨意上,還是能看出,崇禎皇帝對于秦良玉是給予了多大的信任。
因此,馬祥麟聽了之后,不由得驚喜交加,連忙替他母親謝恩,保證一定早日平定云南之亂。
這個任命,在場的文官,陳奇瑜也好,鄭崇儉也罷,都沒有反對,因為那個人,是秦良玉,大明唯一的女將,忠烈無雙,全國有名
至于其他將領,他們心中也多是有點感動。不是別的,就為皇帝能考慮到他們北人南下,會有水土不服的問題。
說句實話,都是一群武夫,他們不會懼怕戰陣廝殺,可是,他們怕難以理解的水土不服。這個可不會分人,哪怕是他們這些總兵將領的,都有可能會水土不服的。就那么病死了的話,就太窩囊了
如果有得選,對北人來說,當然不愿意去那些雨林地帶,想想那么多蚊蟲鼠蟻,就會有后怕。
崇禎皇帝說完了這件事情,然后就轉頭看向三邊總督鄭崇儉,臉色就有點嚴肅了“朕獲悉消息,叛將柴時華還在烏拉特部,并且已經去向西其他部族去求援,未來一段時間,甘肅一帶的形勢,還是很嚴峻的。”
一聽這話,鄭崇儉不由得一愣,回過神來后,立刻出列回奏道“微臣回了陜西之后,立刻著手西部防御,定不讓烏拉特部的陰謀得逞。”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表情依舊嚴肅地說道“朕帶三大營要回京了,這西北的事情,還是有點不放心。不知鄭卿可有好的想法”
鄭崇儉自認為,自己是沒有崇禎皇帝的本事,能殲滅草原上的部族。如此一來,那就有點被動了。
要是被動防御的話,就不知道烏拉特部和其他敵人,會在什么時候進攻
主動出擊吧,茫茫草原,烏拉特部聞訊而逃的話,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另外,他的手下也沒有那么多騎軍,步軍出塞的話,就更是要傻眼。要是皇上所領的騎軍能留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