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親自下旨,把鄭芝龍給調了來,大小三百艘戰船,只是對付當初孔有德等叛將帶給建虜的那些船只的話,已經足夠用了。可是如今,他卻還有難題。
戰船有了,甚至連軍糧,都因為鄭芝龍的識相,也都給他準備了。但關鍵問題是,兵呢兵從哪里來
他從京師帶來的親衛等以前的下屬,也就一百來人而已。在登萊等地,召集以前逃回的遼東兵,還有各地衛所的軍隊,挑來挑去,也就只挑出了一千多而已。就這點兵力,是遠遠不夠的。
當然了,盧象升也在訓練新軍,可是要把新軍訓練出來,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成軍的。而皇帝那邊的期望,是他這邊重建東江鎮,出兵牽制建虜。如此一來的話,東江鎮的兵力,必須要足夠大,至少要能夠威脅到建虜才行。而且,必須盡快。
算算時間,建虜上半年才出關,至少掠去的二十來萬人畜,他們要消化個一年半載才行。也就是說,下一次入關,很可能是在明年末,或者后年。
雖然看著還有一年時間,可接下來的時間,冬天馬上來臨,到時候沿海都要冰封,根本沒有出海,也不好去重建東江鎮。至少要等到明年天氣回暖,沿海的冰融化才行。這么算起來,等到那個時候,新軍肯定還沒有形成戰斗力,至少要到明年年底才行。可前期重建東江鎮,光靠一千來名兵力的話,盧象升覺得,很大可能性,是給不了建虜壓力的。
之前的天津之戰,都把整個京師的畜力都用上了。由此可見,短期內壓根就不可能撥下戰馬。那也就是說,他麾下的軍隊,基本上要以步軍為主。就算自己去搜羅一下,真要用到戰場上打仗的,就必須是真正的戰馬才行。估計能搜羅到五百匹可用戰馬,就差不多了。
陸地上,騎兵為王,對于這一點,盧象升是很清楚的。就連他自己,都曾上奏要求組建精銳騎兵,由此可見他對騎兵的重視。如果是一千騎軍的話,盧象升覺得,合理利用,說不定還能對建虜造成點壓力。可是
想到這里,他就忍不住自言自語道“皇上啊皇上,您說要去奪河套的戰馬,微臣還真希望出現奇跡,真被您給奪來了。這樣一來,微臣就親自帶著一千騎軍,去遼東宣揚下大明軍威”
可實際上,盧象升并不覺得崇禎皇帝能有這個本事。因此,唯有嘆息一聲,這心愿是美好的,事實是不可能的。
想仔細一點,就盡是難題。他索性不想了,披甲就準備前往軍營,監督新軍訓練。
正在這時,忽然門口的小校急匆匆而入,向盧象升稟告道“大人,有圣旨到”
盧象升一聽,稍微一愣,心中想著,這才剛入十月,該不會皇上已經等不及,過來催問重建東江鎮的情況了吧可是
他沒敢多想,連忙傳令,開中門,聚將擺香案接旨。
這個軍令傳出去之后,幾個將領并水師總兵官鄭芝龍很快就到了,隨著盧象升一起接旨。
對于鄭芝龍來說,來到登萊之后,還是有不少感觸的。
首先,他對于大明官員的本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之前的時候,他所接觸過的大明封疆大吏級別的高級官員,就是福建巡撫,前后三個,打交道最久的就是熊文燦。說句實話,他心底其實是鄙視的。
在他看來,這些官員這輩子的本事,基本上都用到了科舉上面去了。真正做事的能耐,統兵的本事那是或多或少就那么一點點而已。而且就這么一點點,對于他這個斗爭了大半輩子的人來說,都是可以忽略的。
可是,自從他見到盧象升之后,他就很快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這個盧象升,愛兵如子,治軍嚴謹,最為關鍵的,還是能文能武,完全就不是那種死讀書出來的進士老爺,他的手段,鄭芝龍還是佩服的。在盧象升的手下,也更是讓鄭芝龍不敢有別的心思。
在這里待得時間長了之后,他就感覺到,自己以前還是小看了官府。
不過,也是因為盧象升的緣故,讓鄭芝龍感覺,自己好像有點被皇上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