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奏章,是東廠提督王承恩剛送來的,有關復社的調查。
上面記錄的情況,確實有點觸目驚心。結社在前,順其自然地發展,接下來就是結黨了當然了,他們不承認自己結黨。這一點,其實在崇禎十年的時候,就有人告發過,可并沒有治罪。
還有科舉上的事情,復社掌控了生員這一級的錄取,這些事情,其實都是公開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要想最大可能地保證中生員,就要拜復社這個碼頭,得到張溥的同意,那樣才可以。
不過這些事情,又很不好處理。因為,張溥本人只是庶吉士,負責起草詔書,有為皇帝講解經籍,在崇禎皇帝出京這邊時間內,又兼了個給太子授課的事情,但就是沒有從事任何和科舉有關的事情。
至于他和地方官員的來往通信,點評某某才學什么的,這種事情從表面上來說,也完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因此,崇禎皇帝要想收拾他,只憑這些的話,是不能讓人信服的。當然了,他可以強行這么做,但為了區區一個張溥,就把他建立起來的圣明形象給破壞掉,是不劃算的。
掌握了軍隊,威望又高,等于手中握著刀柄,真要到了一定程度,崇禎皇帝直接揮刀子也沒有問題。不過這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有更好的解決途徑能用。
崇禎皇帝看著奏章中所說的一段話,臉上微微露出一絲冷笑。
這段話所說的主要內容,就是說這復社已經非常龐大,系由云間幾社、香山同社、浙西聞社、江北南社、黃州質社與江南應社等十幾個社團聯合而成。其成員主要是青年士子,先后共計有將近三千人之多,而且這些人還大都是官宦世家,背后又是代表很大的勢力。
這還不止,這些復社成員中,大部分人都是生員,一小部分人是舉人,甚至還有一些,已經是中了進士在做官了。
另外,復社幾乎是繼承了東林黨的衣缽。此時,不管是東林黨還是復社,在士林以及民間,都被認為是清流的代表。換句通俗點的話來說,他們就是清官、好官
如果蠻橫地直接對復社動刀子,可以預見到會有多大的壓力。就算只處理為首的幾個人,可他們的聲望很高,必然會引發強力的反彈。
不過崇禎皇帝的破局,其實就在于復社背后有這么大的勢力
就聽他冷聲用手指點著奏章說道“東林黨,復社,清流呵呵,不錯,不錯”
說完之后,他又拿出另外幾本奏章,都是他特意讓藍天保找來的,再次看了看之后,便下旨傳張溥、吳昌時覲見。
沒多久,這兩人就到了。
在他們見禮之時,崇禎皇帝仔細觀察了下他們,發現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點不自然。該不會是因為他們充任太子講師的事情,并沒有得到自己同意,又或者,他們平日里做了得虧心事,遇到了英明神武名聲突然冒出來的自己,就有點不安了吧
崇禎皇帝這么想著,表面上卻是不動聲色,在他們見禮之后,便微笑著說道“朕聽聞卿等兩人德才兼備,口碑甚好,甚至連皇后、太子都夸獎卿等二人,今日一見,確是相貌堂堂,看著朕就感覺卿等兩人,該是不會讓朕失望”
一聽這話,張溥和吳昌時兩人都是微微一喜,不約而同地謙虛起來。
他們原本以為,皇上特意傳旨召見他們兩人,搞不好就有難關要過。可是,他們沒想到,皇帝一見他們,就先夸上了。雖然是夸他們相貌堂堂,可不管怎么樣,總是一個好的開端不是
揮手制止了他們兩人的謙虛,崇禎皇帝便又微笑著說道“朕聽聞卿等成立了復社,把自己所學拿出來分享之,心胸寬廣,在如今禮樂敗壞之下顯得格外難得啊平日里,卿等還評述時事,為百姓不平,急朝廷之所急,憂國憂民,這些可是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