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聽說了沒有,就短短三天時間內,三次八百里加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竟然這么急”
“該不會是明軍打過來了吧”
“放屁,明軍打過來干嘛找死么真要明軍打過來,還用八百里加急”
“那會是什么事情,需要八百里加急呢難不成難不成又有什么人叛逃了”
“這不可能吧,這都過去多少年了,大清越來越強大,怎么可能還有人會叛逃呢”
“說得也是,可到底什么事情需要八百里加急呢”
“”
雖然盛京的這些人討論了半天,甚至都聯想起了當初劉興祚叛逃回明國的事情,可還是想不出來,到底什么事情,能讓盛京這邊連收三次八百里加急。
這個事情,也只有一些滿清高層,一些比較有見識的,才能猜出個大概。
比如說滿清所封的恭順王孔有德,雖然他沒有參與崇政殿議事,可當他聽到金州那邊尚可喜連發三道八百里加急奏疏,而后盛京這邊已經開始調兵遣將時,他就猜出來了,該是金州那邊出現明軍了。
得到這個結論,又讓孔有德有點難以置信。
他是東江鎮的舊將,也去過登州,吳橋兵變造反,鬧得明國幾乎沒什么抵抗力,一直到后來,從關寧前線調兵回去,他才最終乘船過海逃到了遼東。因此,對于登萊明軍還有什么,他心中是一清二楚的。
對于尚可喜這個人,孔有德當年是同僚,如今換了主子,又還是同僚,不管如何,肯定是了解的。如果明軍渡海而來,小打小鬧的話,相信尚可喜自己都能解決,沒必要連發三次八百里加急
那么,他連發三次八百里加急,是抵擋不住明軍的進攻了想到這點,孔有德還是覺得不敢相信。
正在他苦思費解這事的時候,懷順王耿仲明來訪,不用說,也是和孔有德一樣,對于尚可喜那邊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們推來推去,推出來的結論,只能是渡海而來的明軍強大,尚可喜那邊沒法應付了,才會發三次八百里加急的。但是,對于明軍底細的了解,又讓他們兩人面面相覷。
他們兩人,實在有點難以相信,明軍怎么可能會短短時間內就變得那么強大
半天之后,相對無語的兩人,其中孔有德喃喃自語道“該不會,是要變天了”
他們兩個人的交情,那是過命的交情。至于尚可喜,和他們關系其實并不好。因為尚可喜是東江總兵黃龍的心腹將領,當年他們兩人渡海過來的時候,就在旅順遭遇了黃龍的截殺,這其中,應該也有尚可喜在內。
后來,孔有德和耿仲明投降滿清之后,就領兵攻打旅順,把黃龍給殺了,順帶著,尚可喜的家眷也在那次戰事中被殺。
黃龍死,接替他的人,剛好是尚可喜的對頭。尚可喜感覺要完,就領著他的手下劫掠了遼東沿途海島的明軍,把東江鎮破壞殆盡,也投降了滿清。
因此,不要看他們三人被滿清封為三順王,其實他們的關系并不好。也因此,孔有德和耿仲明之間,卻是能什么話都說。
“這不可能吧”耿仲明聽了,一臉不可思議地說道。
孔有德緊皺著眉頭,雖然知道院子里空曠,沒有人在,可他還是環視了一眼,而后對耿仲明低聲說道“你別忘記了,多爾袞在天津大敗,鑲白旗固山額真圖爾格都被俘了,而后又連累了土默特部,這些事情,你覺得都是偶然么”
“可可明國皇帝不還是那個皇帝么”耿仲明還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道,“就那些當官的德性,除了當年的孫巡撫好一點,其他那些嘖嘖,反正我是不信的。三次八百里加急,肯定是有另外的原因”
聽他這么一說,孔有德微微嘆了口氣道“還是我們害了孫中丞啊來來來,不說了,管他什么事情,我們喝酒”
他們口中的孫巡撫,是登萊巡撫孫元化,奉旨訓練新軍,招募了葡萄牙人擔任教官,而孔有德等遼人,就很受孫元化的重視,甚至封了孔有德為騎軍參將。這要是再上一級,那就是副總兵了。